裘怎么讀 裘的意思

漢字 | 裘 |
---|---|
讀音 |
|
注音 | ㄑㄧㄡˊ |
部首 | [衣] 衣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3 部外:7 |
異體字 | 求 ?? ?? |
字形結構 | 上下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8D8 |
其它編碼 | 五筆:fiye|giye 倉頡:ieyhv 鄭碼:dvsr 四角:43732 |
筆順編碼 | 1241344413534 |
筆順筆畫 | 一丨丶一ノ丶丶丶一ノフノ丶 |
筆順名稱 | 橫 豎 點 提 撇 點 點 點 橫 撇 豎提 撇 捺 |
裘字的意思
1.毛皮的衣服:狐裘。輕裘。集腋成裘。
2.姓。
裘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裘
qiú ㄑㄧㄡˊ
皮衣:狐裘。集腋成裘。 姓。英語 fur garments; surname
德語 Fell, Fell (gegerbt)? (S)?,Pelzmantel (S)?,Qiu (Eig, Fam)
法語 fourrure
裘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裘 qiú
〈名〉
(1) (形聲。從衣,求聲。本義:皮衣。古代“求”、“裘”同字)
(2) 同本義 [fur coat]
裘,皮衣也。——《說文》
裘所以佐女功助溫也。——《白虎通·衣裳》
掌為大裘——《周禮·司裘》。注:“大裘,黑羔裘。”
世以為裘者。——《淮南子·泛論》。注:“裘孤之屬也。”
良治之子,必學為裘。——《禮記·學記》
冬日麑裘。——《韓非子·五蠹》
狐裘不暖。——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裘葛之遺。——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裘馬過世家。——《聊齋志異·促織》
又如:裘馬甚都(車馬衣裘十分華美);裘膻(裘皮和膻氣。代指清兵);狐裘;裘氏(周禮官名。制皮衣的工匠);裘冕(上古帝王祭天時所穿戴的衣冠)
(3) 古代制皮工匠的一種 [furrier]
詞性變化
◎ 裘 qiú
〈動〉
(1) 假借為“求”。求取 [strive for;seek]
熊羆是裘。——《詩·小雅·大東》
(2) 穿上皮衣 [put on fur coat]。
如:裘馬(坐馬車,穿裘衣。比喻權貴的豪華生活);裘馬輕肥(衣輕裘,乘肥馬。比喻富豪人家的少年)
裘字的辭典解釋
皮衣。如:「輕裘」、「貂裘」、「皮裘」。唐·李白〈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宋·劉克莊〈苦寒行〉:「十月邊頭風色惡,官軍身上衣裘薄。」
姓。如宋代有裘萬頃。
康熙字典解釋
裘【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7畫
〔古文〕求《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音求。《玉篇》皮衣也。《詩·小雅》舟人之子,熊羆是裘。《又》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周禮·天官·司裘》掌爲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中秋獻良裘,季秋獻功裘。《中論》救寒莫如重裘。
又披裘公,人名。《高士傳》披裘公曰:五月被裘負薪,豈取金者哉。
又菟裘,地名。《左傳·隱十一年》使營菟裘,吾將老焉。《註》在梁父縣南。
又裘氏,亭名。《水經注》沙水又東南逕裘氏鄕裘氏亭西。
又姓。《通志·氏族略》裘氏,衞大夫食采于裘,因氏焉。
又《集韻》渠竹切,音鞠。義同。
又《韻補》渠之切,葉音其。《詩·豳風》取彼狐貍,爲公子裘。《說文》作??。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裘【卷八】【裘部】
皮衣也。從衣求聲。一曰象形,與衰同意。凡裘之屬皆從裘。求,古文省衣。巨鳩切
說文解字注
(裘)皮衣也。從衣。象形。各本作從衣求聲、一曰象形。淺人??增之也。裘之制毛在外。故象毛文。與衰同意。皆從衣而象其形也。巨鳩切。古音在一部。凡??之屬皆從??。
(求)古文??。此本古文裘字。後加衣爲裘。而求專爲干請之用。亦猶加艸爲蓑。而衰爲等差之用也。求之加衣。葢不待小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