衄怎么讀 衄的意思

漢字 | 衄 |
---|---|
讀音 |
|
注音 | ㄋㄩˋ |
部首 | [血] 血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0 部外:4 |
異體字 | ?? ?? ?? 衂 ? ? ? ??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844 |
其它編碼 | 五筆:tlnf|tlng 倉頡:htng 鄭碼:mlxe 四角:27112 |
筆順編碼 | 3252215211 |
筆順筆畫 | ノ丨フ丨丨一フ丨一一 |
衄字的意思
1.鼻孔出血。也泛指五官和肌膚等出血:鼻衄。齒衄。
2.損傷;挫敗。
衄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衄
nǜ ㄋㄩˋ
鼻出血:鼻衄。損傷,挫敗:敗衄。英語 epistaxis, nosebleed; to be defeated
法語 saigner du nez
衄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衄
衂 nǜ
〈動〉
(1) 鼻出血 [nosebleeding]
衄,鼻出血也。從血,丑聲。——《說文》。俗字作衂
春不鼽衄。——《素問·金匱真言論》
此人奉使出門,卒爾鼻衄。——《大莊嚴論經》
(2) 泛指人體各部位的出血 [bleed]。如:耳衄;齒衄
(3) 畏縮 [shrink]
未戰而退,先自摧衄,亦古之所忌。——《晉書》
(4) 挫折;挫傷;失敗 [be defeated]
莫不衂銳挫铓。——左思《吳都賦》
流聞東軍失備,師徒小衄。——曹植《求自試表》
(5) 又如:衄折(失敗,挫敗);衄挫(衄折);衄痍(創傷);衄銳(挫其鋒銳)
衄字的辭典解釋
鼻子出血稱為「衄」,后泛指出血。如:「鼻衄」、「耳衄」。漢·張機《傷寒論·卷一·辨脈法》:「脈浮,鼻中燥者,必衄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三上·百病主治藥·吐血衄血》:「口鼻并出曰腦衄,九竅俱出曰大衄。」也稱為「衄血」。
挫敗。如:「敗衄」。《文選·曹植·求自試表》:「流聞東軍失備,師徒小衄。」《宋史·卷二五四·趙贊傳》:「贊獨持重,自秋涉冬,未嘗挫衄。」
畏縮。《宋史·卷二八九·高瓊傳》:「范廷召、桑贊所將邊兵臨敵退衄。」《遼史·卷七三·蕭敵魯傳》:「敵魯有膽略,聞敵所在即馳赴,親冒矢石,前后戰未嘗少衄,必勝乃止。」
康熙字典解釋
衄【申集下】【血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4畫
《唐韻》《集韻》《韻會》??女六切,音忸。《說文》鼻出血也。《素問》鼻衄。
又脾移??于肝,則爲驚衄。
又《廣韻》挫也。《綱目集覽》敗北曰衄。《曹植·求自試表》師徒小衄。《風俗通》且有強兵良謀,雜襲繼踵,每輒挫衄。
又《魏志·裴松之註》焦先竄于河渚閒,有竊問見今討吳何如。先不肯應,而謬歌曰:祝衄祝衄,非魚非肉,更相追逐。
又《集韻》而六切,音肉。義同。或作??,俗作?。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衄【卷五】【血部】
鼻出血也。從血丑聲。女六切
說文解字注
(衄)鼻出血也。素問曰。鼻衄。又脾移熱於肝則爲驚衄。按諸書用挫衄者、縮朒字之假借也。縮朒者、退卻之意也。從血。丑聲。女六切。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