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素帖的讀音 蜀素帖的意思
蜀素帖 (北宋米芾創作書法作品)《蜀素帖》是北宋書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年)創作的行書絹本墨跡書法作品,現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蜀素帖》為作者在蜀素上書其所作各體詩八首而成,其作品內容即為當時的游記和送行之作。其藝術風格則以和諧變化為準則,天真自然為旨歸,通體筆法跳蕩精致、結體變化多端、筆勢沉著痛快。 《蜀素帖》被后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是“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人稱“天下第八行書”。
- 蜀
- 素
- 帖
“蜀素帖”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ǔ sù tiè]
- 漢字注音:
- ㄕㄨˇ ㄙㄨˋ ㄊㄧㄝ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蜀素帖”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蜀素帖 shǔ sù tiè ㄕㄨˇ ㄙㄨˋ ㄊㄧㄝˋ 北宋書法家米芾將自作詩八首,寫于四川織造的白絹上,稱為「蜀素帖」。其帖點畫粗細變化甚大,字體大小隨意,以欹取勝,而字勢挺拔。其用筆或藏鋒取勁,或出鋒求妍,絹墨相發,姿態搖曳,為宋人之冠。
網絡解釋
蜀素帖 (北宋米芾創作書法作品)
《蜀素帖》是北宋書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年)創作的行書絹本墨跡書法作品,現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蜀素帖》為作者在蜀素上書其所作各體詩八首而成,其作品內容即為當時的游記和送行之作。其藝術風格則以和諧變化為準則,天真自然為旨歸,通體筆法跳蕩精致、結體變化多端、筆勢沉著痛快。
《蜀素帖》被后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是“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人稱“天下第八行書”。
“蜀素帖”的單字解釋
【蜀】:1.朝代名。1.三國之一。參同“漢”2.十國之一(903—925)。王建建立。建都成都,國號蜀,史稱前蜀。為后唐所滅。3.十國之一(933—965)。孟知祥在成都建立。國號蜀,史稱后蜀。為北宋所滅。2.四川的別稱。
【素】:1.白色;本色:素服。2.蔬菜類食品。與“葷”相對:素菜。素食。3.本來的;原始的:素質。素材。4.質樸;不華麗:樸素。素凈。5.構成事物的基本成分:要素。因素。元素。6.副詞。一向;向來;從來:素不相識。素有交往。7.古稱潔白的生絹:尺素。
【帖】:[tiē]1.服從;順從:服帖。2.妥當;穩當:妥帖。3.姓。[tiě]1.邀請客人的通知:請帖。2.舊時寫著生辰八字等的紙片:庚帖。換帖。3.(帖兒)寫著字的小紙片:字帖兒(便條)。4.量詞:一帖藥。[tiè]學習寫字或繪畫時臨摹用的樣本:碑帖。習字帖。畫帖。臨帖。
“蜀素帖”的相關詞語
* 蜀素帖的讀音是:shǔ sù tiè,蜀素帖的意思:蜀素帖 (北宋米芾創作書法作品)《蜀素帖》是北宋書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年)創作的行書絹本墨跡書法作品,現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蜀素帖》為作者在蜀素上書其所作各體詩八首而成,其作品內容即為當時的游記和送行之作。其藝術風格則以和諧變化為準則,天真自然為旨歸,通體筆法跳蕩精致、結體變化多端、筆勢沉著痛快。 《蜀素帖》被后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是“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人稱“天下第八行書”。
辭典解釋
蜀素帖 shǔ sù tiè ㄕㄨˇ ㄙㄨˋ ㄊㄧㄝˋ北宋書法家米芾將自作詩八首,寫于四川織造的白絹上,稱為「蜀素帖」。其帖點畫粗細變化甚大,字體大小隨意,以欹取勝,而字勢挺拔。其用筆或藏鋒取勁,或出鋒求妍,絹墨相發,姿態搖曳,為宋人之冠。
蜀素帖 (北宋米芾創作書法作品)
《蜀素帖》是北宋書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年)創作的行書絹本墨跡書法作品,現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蜀素帖》為作者在蜀素上書其所作各體詩八首而成,其作品內容即為當時的游記和送行之作。其藝術風格則以和諧變化為準則,天真自然為旨歸,通體筆法跳蕩精致、結體變化多端、筆勢沉著痛快。
《蜀素帖》被后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是“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人稱“天下第八行書”。
【蜀】:1.朝代名。1.三國之一。參同“漢”2.十國之一(903—925)。王建建立。建都成都,國號蜀,史稱前蜀。為后唐所滅。3.十國之一(933—965)。孟知祥在成都建立。國號蜀,史稱后蜀。為北宋所滅。2.四川的別稱。
【素】:1.白色;本色:素服。2.蔬菜類食品。與“葷”相對:素菜。素食。3.本來的;原始的:素質。素材。4.質樸;不華麗:樸素。素凈。5.構成事物的基本成分:要素。因素。元素。6.副詞。一向;向來;從來:素不相識。素有交往。7.古稱潔白的生絹:尺素。
【帖】:[tiē]1.服從;順從:服帖。2.妥當;穩當:妥帖。3.姓。[tiě]1.邀請客人的通知:請帖。2.舊時寫著生辰八字等的紙片:庚帖。換帖。3.(帖兒)寫著字的小紙片:字帖兒(便條)。4.量詞:一帖藥。[tiè]學習寫字或繪畫時臨摹用的樣本:碑帖。習字帖。畫帖。臨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