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虞集的讀音 虞集的意思

    虞集 虞集(1272年3月21日—1348年6月20日),字伯生,號道園,世稱邵庵先生。祖籍成都仁壽(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元代著名學者、詩人,南宋左丞相虞允文五世孫。 少受家學,嘗從吳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卒贈江西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護軍、仁壽郡公,謚號“文靖”。曾領修《經世大典》,著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 虞集素負文名,與揭傒斯、柳貫、黃溍并稱“元儒四家”;詩與揭傒斯、范梈、楊載齊名,人稱“元詩四家”。 (概述內圖片來源:《三才圖會》)

    “虞集”的讀音

    拼音讀音
    [yú jí]
    漢字注音:
    ㄩˊ ㄐㄧˊ
    簡繁字形:
    是否常用:

    “虞集”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虞集  yú jí  ㄩˊ ㄐㄧˊ  

    人名。(西元1272~1348)?字伯生,號道園,元仁壽人。文宗時官至奎章閣侍書學士,纂修經世大典,世稱邵庵先生,著有《道園學古錄》等書。卒謚文靖。

    網絡解釋

    虞集

    虞集(1272年3月21日—1348年6月20日),字伯生,號道園,世稱邵庵先生。祖籍成都仁壽(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元代著名學者、詩人,南宋左丞相虞允文五世孫。
    少受家學,嘗從吳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卒贈江西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護軍、仁壽郡公,謚號“文靖”。曾領修《經世大典》,著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
    虞集素負文名,與揭傒斯、柳貫、黃溍并稱“元儒四家”;詩與揭傒斯、范梈、楊載齊名,人稱“元詩四家”。
    (概述內圖片來源:《三才圖會》)

    “虞集”的單字解釋

    】:1.猜測;預料:不虞。2.憂慮:興修水利,水旱無虞。無凍餒之虞。3.欺騙:爾虞我詐。4.傳說中的朝代名,舜所建。5.周朝國名,在今山西平陸東北。6.姓。
    】:1.集合;聚集:匯集。齊集。集思廣益。驚喜交集。2.集市:趕集。3.集子:詩集。文集。全集。地圖集。4.某些篇幅較長的著作或作品中相對獨立的部分:《康熙字典》分為子、丑、寅、卯等十二集。影片上下兩集,一次放映。三十集電視連續劇。5.集合6.的簡稱。7.姓。

    “虞集”的相關詞語

    * 虞集的讀音是:yú jí,虞集的意思:虞集 虞集(1272年3月21日—1348年6月20日),字伯生,號道園,世稱邵庵先生。祖籍成都仁壽(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元代著名學者、詩人,南宋左丞相虞允文五世孫。 少受家學,嘗從吳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卒贈江西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護軍、仁壽郡公,謚號“文靖”。曾領修《經世大典》,著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 虞集素負文名,與揭傒斯、柳貫、黃溍并稱“元儒四家”;詩與揭傒斯、范梈、楊載齊名,人稱“元詩四家”。 (概述內圖片來源:《三才圖會》)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