蓽茇的讀音 蓽茇的意思
辭典解釋蓽茇 bì bá 植物名。胡椒科胡椒屬,多年生草本。叢生,莖高一公尺余。葉呈卵圓形,先端尖,光滑而厚。春季開白色花朵,初秋果實成熟,形似小指,呈青黑色,可供藥用,具健胃、鎮痛效用。原產于印度、馬來半島,我國臺灣亦有引種栽培。 也稱為「蓽撥」。
- 蓽
- 茇
“蓽茇”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ì bá]
- 漢字注音:
- ㄅㄧˋ ㄅㄚˊ
- 簡繁字形:
- 蓽茇
- 是否常用:
- 否
“蓽茇”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蓽茇 bì bá ㄅㄧˋ ㄅㄚˊ 植物名。胡椒科胡椒屬,多年生草本。叢生,莖高一公尺余。葉呈卵圓形,先端尖,光滑而厚。春季開白色花朵,初秋果實成熟,形似小指,呈青黑色,可供藥用,具健胃、鎮痛效用。原產于印度、馬來半島,我國臺灣亦有引種栽培。
也稱為「蓽撥」。
網絡解釋
“蓽茇”的單字解釋
“蓽茇”的相關詞語
* 蓽茇的讀音是:bì bá,蓽茇的意思:辭典解釋蓽茇 bì bá 植物名。胡椒科胡椒屬,多年生草本。叢生,莖高一公尺余。葉呈卵圓形,先端尖,光滑而厚。春季開白色花朵,初秋果實成熟,形似小指,呈青黑色,可供藥用,具健胃、鎮痛效用。原產于印度、馬來半島,我國臺灣亦有引種栽培。 也稱為「蓽撥」。
辭典解釋
蓽茇 bì bá ㄅㄧˋ ㄅㄚˊ植物名。胡椒科胡椒屬,多年生草本。叢生,莖高一公尺余。葉呈卵圓形,先端尖,光滑而厚。春季開白色花朵,初秋果實成熟,形似小指,呈青黑色,可供藥用,具健胃、鎮痛效用。原產于印度、馬來半島,我國臺灣亦有引種栽培。
也稱為「蓽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