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蓪草的讀音 蓪草的意思

    蓪草 蓪草(學名:Tetrapanax papyrifer),又名通脫木、木通樹、通草及天麻子等,是常綠灌木,五加科蓪草屬內的單屬種。這是臺灣的特有種,而且還廣泛種植于東亞的其他地方。它能生長到3-7米高,通常在大型葉片頂端(表面上類似手掌冠)的無枝的莖上有著直徑2厘米的蓮葉叢狀果實。葉片長約40-60厘米,葉柄,葉片圓形, 30-50厘米寬,巧妙的掌狀波瓣有5-11個基本葉,每葉通常有輔小葉 。它從地下的根系用芽廣泛地傳播。
    • tōng
    • cǎo

    “蓪草”的讀音

    拼音讀音
    [tōng cǎo]
    漢字注音:
    ㄊㄨㄥ ㄘㄠˇ
    簡繁字形:
    是否常用:

    “蓪草”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通草。小喬木。莖含大量白色髓。葉大,下面被毛。冬季開花,花小型,黃白色。核果小球形。樹皮可造紙,采髓作薄片,可制通草花或其他飾品。髓亦可入藥。

    網絡解釋

    蓪草

    蓪草(學名:Tetrapanax papyrifer),又名通脫木、木通樹、通草及天麻子等,是常綠灌木,五加科蓪草屬內的單屬種。這是臺灣的特有種,而且還廣泛種植于東亞的其他地方。它能生長到3-7米高,通常在大型葉片頂端(表面上類似手掌冠)的無枝的莖上有著直徑2厘米的蓮葉叢狀果實。葉片長約40-60厘米,葉柄,葉片圓形, 30-50厘米寬,巧妙的掌狀波瓣有5-11個基本葉,每葉通常有輔小葉 。它從地下的根系用芽廣泛地傳播。

    “蓪草”的單字解釋

    】:〔蓪草〕同“通草”,一種小喬木,莖髓白色,入藥。亦稱“通脫木”。
    】:1.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統稱:野草。青草。割草。2.指用作燃料、飼料等的稻、麥之類的莖和葉:稻草。草繩。草鞋。3.舊指山野、民間:草賊。草野。4.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草驢。草雞。5.草率;不細致:潦草。字寫得很草。6.文字書寫形式的名稱。a)漢字形體的一種:草書。草寫。真草隸篆。b)拼音字母的手寫體:大草。小草。7.初步的;非正式的(文稿):草案。草稿。8.起草:草擬。

    “蓪草”的相關詞語

    * 蓪草的讀音是:tōng cǎo,蓪草的意思:蓪草 蓪草(學名:Tetrapanax papyrifer),又名通脫木、木通樹、通草及天麻子等,是常綠灌木,五加科蓪草屬內的單屬種。這是臺灣的特有種,而且還廣泛種植于東亞的其他地方。它能生長到3-7米高,通常在大型葉片頂端(表面上類似手掌冠)的無枝的莖上有著直徑2厘米的蓮葉叢狀果實。葉片長約40-60厘米,葉柄,葉片圓形, 30-50厘米寬,巧妙的掌狀波瓣有5-11個基本葉,每葉通常有輔小葉 。它從地下的根系用芽廣泛地傳播。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