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的讀音 茵陳的意思
茵陳 (菊科植物)茵陳,別名牛至、耗子爪、田耐里、因塵、馬先、綿茵陳、絨蒿、細葉青蒿、安呂草,拉丁文名ArtemisiacapillarisThunb.管狀花目、菊科、牛至屬植物蒿經冬不死,春則因陳根而生,故名因陳或茵陳。至夏其苗則變為蒿,故亦稱茵陳蒿。中國民間現尚有以米粉作茵陳糕、團的習慣。茵陳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藥用是茵陳蒿。故有“二月茵陳,五月蒿”的說法。分布于中國、日本、朝鮮、蒙古等國家的低海拔地區的河岸、低山坡地區。茵陳有兩個采收期,春季采的習稱“綿茵陳”;秋季采的習稱“茵陳蒿”。
- 茵
- 陳
“茵陳”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īn chén]
- 漢字注音:
- ㄧㄣ ㄔㄣˊ
- 簡繁字形:
- 茵陳
- 是否常用:
- 否
“茵陳”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亦作"茵蔯"。 2.蒿類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羽狀分裂,裂片線形,密生白毛,花綠黃色,圓錐花序。全草有香氣,可以入藥,有發汗﹑解熱﹑利尿作用。 辭典解釋
茵陳 yīn chén ㄧㄣ ㄔㄣˊ 植物名。菊科艾屬,多年生草本。蒿的一種,生水濱砂地,葉生白毛,梢上葉細如絲,夏秋著花,穗狀色綠,莖葉可入藥。
也稱為「茵陳蒿」。
網絡解釋
茵陳 (菊科植物)
茵陳,別名牛至、耗子爪、田耐里、因塵、馬先、綿茵陳、絨蒿、細葉青蒿、安呂草,拉丁文名ArtemisiacapillarisThunb.管狀花目、菊科、牛至屬植物蒿經冬不死,春則因陳根而生,故名因陳或茵陳。至夏其苗則變為蒿,故亦稱茵陳蒿。中國民間現尚有以米粉作茵陳糕、團的習慣。茵陳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藥用是茵陳蒿。故有“二月茵陳,五月蒿”的說法。分布于中國、日本、朝鮮、蒙古等國家的低海拔地區的河岸、低山坡地區。茵陳有兩個采收期,春季采的習稱“綿茵陳”;秋季采的習稱“茵陳蒿”。
“茵陳”的單字解釋
【茵】:古代車子上的墊子。泛指鋪墊的東西:茵褥。綠草如茵(形容草綠茸茸,非常繁茂)。
【陳】:1.陳列;排列。2.指行列。3.引申為就列,就任。4.陳設;放置。5.布施。6.施展;施用。7.公布;顯示;呈現。8.處置。9.上言;陳述;述說。10.張揚。11.治理。參見“陳修”。12.采集進獻。參見“陳詩”。13.久;陳舊。14.同“田”。參見“陳表”。15.堂下到院門的通道。16.春秋諸侯國名。在今河南·淮陽及安徽·亳州一帶。17.朝代名。18.姓。
“茵陳”的相關詞語
* 茵陳的讀音是:yīn chén,茵陳的意思:茵陳 (菊科植物)茵陳,別名牛至、耗子爪、田耐里、因塵、馬先、綿茵陳、絨蒿、細葉青蒿、安呂草,拉丁文名ArtemisiacapillarisThunb.管狀花目、菊科、牛至屬植物蒿經冬不死,春則因陳根而生,故名因陳或茵陳。至夏其苗則變為蒿,故亦稱茵陳蒿。中國民間現尚有以米粉作茵陳糕、團的習慣。茵陳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藥用是茵陳蒿。故有“二月茵陳,五月蒿”的說法。分布于中國、日本、朝鮮、蒙古等國家的低海拔地區的河岸、低山坡地區。茵陳有兩個采收期,春季采的習稱“綿茵陳”;秋季采的習稱“茵陳蒿”。
基本解釋
1.亦作"茵蔯"。 2.蒿類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羽狀分裂,裂片線形,密生白毛,花綠黃色,圓錐花序。全草有香氣,可以入藥,有發汗﹑解熱﹑利尿作用。辭典解釋
茵陳 yīn chén ㄧㄣ ㄔㄣˊ植物名。菊科艾屬,多年生草本。蒿的一種,生水濱砂地,葉生白毛,梢上葉細如絲,夏秋著花,穗狀色綠,莖葉可入藥。
也稱為「茵陳蒿」。
茵陳 (菊科植物)
茵陳,別名牛至、耗子爪、田耐里、因塵、馬先、綿茵陳、絨蒿、細葉青蒿、安呂草,拉丁文名ArtemisiacapillarisThunb.管狀花目、菊科、牛至屬植物蒿經冬不死,春則因陳根而生,故名因陳或茵陳。至夏其苗則變為蒿,故亦稱茵陳蒿。中國民間現尚有以米粉作茵陳糕、團的習慣。茵陳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藥用是茵陳蒿。故有“二月茵陳,五月蒿”的說法。分布于中國、日本、朝鮮、蒙古等國家的低海拔地區的河岸、低山坡地區。茵陳有兩個采收期,春季采的習稱“綿茵陳”;秋季采的習稱“茵陳蒿”。【茵】:古代車子上的墊子。泛指鋪墊的東西:茵褥。綠草如茵(形容草綠茸茸,非常繁茂)。
【陳】:1.陳列;排列。2.指行列。3.引申為就列,就任。4.陳設;放置。5.布施。6.施展;施用。7.公布;顯示;呈現。8.處置。9.上言;陳述;述說。10.張揚。11.治理。參見“陳修”。12.采集進獻。參見“陳詩”。13.久;陳舊。14.同“田”。參見“陳表”。15.堂下到院門的通道。16.春秋諸侯國名。在今河南·淮陽及安徽·亳州一帶。17.朝代名。1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