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茅的讀音 苴茅的意思
苴茅 詞語解釋 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用該方顏色的泥土,覆以黃土,包以白茅,授予受封者,作為分封土地的象征。《書·禹貢》“厥貢惟土五色” 孔 傳:“王者封五色土為社。建諸侯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使立社。燾以黃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潔,黃取王者覆四方。” 陸德明 釋文:“燾,覆也;苴,包裹也。”《后漢書·宦者傳序》:“苴茅分虎,南面臣人者,蓋以十數。” 李賢 注:“封諸侯各以其方色土,苴以白茅,而分銅虎符也。” 宋 陸游 《新黏竹隔作暖閣》詩:“已勝展缽三椽下,莫羨苴茅萬戶封。” 清 王廣心 《大梁行送林平子》:“ 大梁 昔當全盛日,裂土苴茅建宗室。”
- 苴
- 茅
“苴茅”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ū máo]
- 漢字注音:
- ㄐㄩ ㄇㄠ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苴茅”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用該方顏色的泥土,覆以黃土,包以白茅,授予受封者,作為分封土地的象征。
網絡解釋
苴茅
詞語解釋
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用該方顏色的泥土,覆以黃土,包以白茅,授予受封者,作為分封土地的象征。《書·禹貢》“厥貢惟土五色” 孔 傳:“王者封五色土為社。建諸侯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使立社。燾以黃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潔,黃取王者覆四方。” 陸德明 釋文:“燾,覆也;苴,包裹也。”《后漢書·宦者傳序》:“苴茅分虎,南面臣人者,蓋以十數。” 李賢 注:“封諸侯各以其方色土,苴以白茅,而分銅虎符也。” 宋 陸游 《新黏竹隔作暖閣》詩:“已勝展缽三椽下,莫羨苴茅萬戶封。” 清 王廣心 《大梁行送林平子》:“ 大梁 昔當全盛日,裂土苴茅建宗室。”
“苴茅”的單字解釋
“苴茅”的相關詞語
* 苴茅的讀音是:jū máo,苴茅的意思:苴茅 詞語解釋 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用該方顏色的泥土,覆以黃土,包以白茅,授予受封者,作為分封土地的象征。《書·禹貢》“厥貢惟土五色” 孔 傳:“王者封五色土為社。建諸侯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使立社。燾以黃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潔,黃取王者覆四方。” 陸德明 釋文:“燾,覆也;苴,包裹也。”《后漢書·宦者傳序》:“苴茅分虎,南面臣人者,蓋以十數。” 李賢 注:“封諸侯各以其方色土,苴以白茅,而分銅虎符也。” 宋 陸游 《新黏竹隔作暖閣》詩:“已勝展缽三椽下,莫羨苴茅萬戶封。” 清 王廣心 《大梁行送林平子》:“ 大梁 昔當全盛日,裂土苴茅建宗室。”
基本解釋
1.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用該方顏色的泥土,覆以黃土,包以白茅,授予受封者,作為分封土地的象征。苴茅
詞語解釋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用該方顏色的泥土,覆以黃土,包以白茅,授予受封者,作為分封土地的象征。《書·禹貢》“厥貢惟土五色” 孔 傳:“王者封五色土為社。建諸侯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使立社。燾以黃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潔,黃取王者覆四方。” 陸德明 釋文:“燾,覆也;苴,包裹也。”《后漢書·宦者傳序》:“苴茅分虎,南面臣人者,蓋以十數。” 李賢 注:“封諸侯各以其方色土,苴以白茅,而分銅虎符也。” 宋 陸游 《新黏竹隔作暖閣》詩:“已勝展缽三椽下,莫羨苴茅萬戶封。” 清 王廣心 《大梁行送林平子》:“ 大梁 昔當全盛日,裂土苴茅建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