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隱若現的讀音 若隱若現的意思
【解釋】隱隱約約,看不清楚。【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珠兒》:“李驚,方將詰問,則見其若隱若現,恍惚如煙霧,宛轉間已登榻。”【近義詞】若有若無、隱約可見【反義詞】一目了然、黑白分明【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記憶模糊
- 若
- 隱
- 若
- 現
“若隱若現”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ruò yǐn ruò xiàn]
- 漢字注音:
- ㄖㄨㄛˋ ㄧㄣˇ ㄖㄨㄛˋ ㄒㄧㄢˋ
- 簡繁字形:
- 若隱若現
- 是否常用:
- 否
“若隱若現”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若隱若現 ruòyǐn-ruòxiàn
[partly hidden and partly visible] 好像隱沒,又好像出現。形容隱隱約約,不真切,不明朗
無滅無生,歷千劫而不古;若隱若現,運百福而長今。——唐· 李世民《大唐三藏圣教序》
辭典解釋
若隱若現 ruò yǐn ruò xiàn ㄖㄨㄛˋ ㄧㄣˇ ㄖㄨㄛˋ ㄒㄧㄢˋ 形容隱約不明,模糊不清。《聊齋志異.卷二.珠兒》:「李驚,方將詰問,則見其若隱若現,恍惚如煙霧,宛轉間,已登榻坐。」也作「若隱若顯」。
英語 faintly discernible (idiom)?
德語 schemenhaft, verschwommen, vage (Adj)?
法語 indistinctement, peu visible, vaguement, confusément
網絡解釋
【解釋】隱隱約約,看不清楚。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珠兒》:“李驚,方將詰問,則見其若隱若現,恍惚如煙霧,宛轉間已登榻。”
【近義詞】若有若無、隱約可見
【反義詞】一目了然、黑白分明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記憶模糊
“若隱若現”的單字解釋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隱若現。旁若無人。若無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稱代詞。你:若輩。[rě]見〖阿蘭若〗、
【隱】:[yǐn]1.隱蔽;隱藏。2.掩蔽;掩護。3.隱諱;隱瞞。4.精深;微妙。5.燈或火熄滅。6.隱沒。7.隱居。8.指隱居的人。9.幽靜。10.窮。11.憂傷;疾苦。12.哀憐;同情。13.審核;審度。14.用同“穩”。安穩,穩定。15.威重貌。16.宏大。17.隱秘之事;私處。18.隱語,謎語。19.指用隱語暗示。20.短墻。21.琴上之飾。22.同“偃”。堵塞。23.同“偃”。仰臥。24.同“偃”。猶歇息。25.同“殷”。盛多。26.同“殷”。震動。27.姓。[yìn]1.依據;憑依。2.筑,擊。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隱若現。旁若無人。若無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稱代詞。你:若輩。[rě]見〖阿蘭若〗、
【現】:1.顯出、顯露:“顯現”、“呈現”、“湧現”。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我道是南海水月觀音現。”2.當時、此刻、即時:“現買現賣”、“現做現吃”。《三國演義?第一回》:“卓問三人現居何職。”3.目前的、當前的:“現代”、“現世報”。南朝梁?武帝《立神明成佛義記》:“生滅遷變,酬於往因;善惡交謝,生乎現境。”4.實有的、目前有的:“現金”、“現貨”。《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要我這個爐,須是三百兩現銀子。”5.現金、現款的簡稱:“兌現”、“付現”、“貼現”。
“若隱若現”的相關詞語
* 若隱若現的讀音是:ruò yǐn ruò xiàn,若隱若現的意思:【解釋】隱隱約約,看不清楚。【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珠兒》:“李驚,方將詰問,則見其若隱若現,恍惚如煙霧,宛轉間已登榻。”【近義詞】若有若無、隱約可見【反義詞】一目了然、黑白分明【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記憶模糊
基本解釋
若隱若現 ruòyǐn-ruòxiàn
[partly hidden and partly visible] 好像隱沒,又好像出現。形容隱隱約約,不真切,不明朗
無滅無生,歷千劫而不古;若隱若現,運百福而長今。——唐· 李世民《大唐三藏圣教序》
辭典解釋
若隱若現 ruò yǐn ruò xiàn ㄖㄨㄛˋ ㄧㄣˇ ㄖㄨㄛˋ ㄒㄧㄢˋ形容隱約不明,模糊不清。《聊齋志異.卷二.珠兒》:「李驚,方將詰問,則見其若隱若現,恍惚如煙霧,宛轉間,已登榻坐。」也作「若隱若顯」。
英語 faintly discernible (idiom)?
德語 schemenhaft, verschwommen, vage (Adj)?
法語 indistinctement, peu visible, vaguement, confusément
【解釋】隱隱約約,看不清楚。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珠兒》:“李驚,方將詰問,則見其若隱若現,恍惚如煙霧,宛轉間已登榻。”
【近義詞】若有若無、隱約可見
【反義詞】一目了然、黑白分明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記憶模糊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隱若現。旁若無人。若無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稱代詞。你:若輩。[rě]見〖阿蘭若〗、
【隱】:[yǐn]1.隱蔽;隱藏。2.掩蔽;掩護。3.隱諱;隱瞞。4.精深;微妙。5.燈或火熄滅。6.隱沒。7.隱居。8.指隱居的人。9.幽靜。10.窮。11.憂傷;疾苦。12.哀憐;同情。13.審核;審度。14.用同“穩”。安穩,穩定。15.威重貌。16.宏大。17.隱秘之事;私處。18.隱語,謎語。19.指用隱語暗示。20.短墻。21.琴上之飾。22.同“偃”。堵塞。23.同“偃”。仰臥。24.同“偃”。猶歇息。25.同“殷”。盛多。26.同“殷”。震動。27.姓。[yìn]1.依據;憑依。2.筑,擊。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隱若現。旁若無人。若無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稱代詞。你:若輩。[rě]見〖阿蘭若〗、
【現】:1.顯出、顯露:“顯現”、“呈現”、“湧現”。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我道是南海水月觀音現。”2.當時、此刻、即時:“現買現賣”、“現做現吃”。《三國演義?第一回》:“卓問三人現居何職。”3.目前的、當前的:“現代”、“現世報”。南朝梁?武帝《立神明成佛義記》:“生滅遷變,酬於往因;善惡交謝,生乎現境。”4.實有的、目前有的:“現金”、“現貨”。《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要我這個爐,須是三百兩現銀子。”5.現金、現款的簡稱:“兌現”、“付現”、“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