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衛的讀音 翊衛的意思
翊衛 翊衛是侍衛官名,隋、唐三衛之一 ,出自《三國演義》。
- 翊
- 衛
“翊衛”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ì wèi]
- 漢字注音:
- ㄧˋ ㄨㄟˋ
- 簡繁字形:
- 翊衛
- 是否常用:
- 否
“翊衛”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弼輔護衛。 2.侍衛官名。隋始置,唐宋因之,與親衛﹑勛衛并稱三衛;明廢。又民國初改清御前大臣為都翊衛使,干清門侍衛等為翊衛使﹑翊衛副使,以蒙古王公任之,尋廢。亦泛指衛士。 辭典解釋
翊衛 yì wèi ㄧˋ ㄨㄟˋ 輔佐保護。
《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故使從事中郎徐勛,就發遣操,使繕修郊廟,翊衛幼主。」
職官名。古代宮禁侍從的官員,隋代置,以后歷代皆設有此官。
《隋書.卷二八.百官志下》:「煬帝即位,多所改革。……改左右衛為左右翊衛。」
網絡解釋
翊衛
翊衛是侍衛官名,隋、唐三衛之一 ,出自《三國演義》。
“翊衛”的單字解釋
【翊】:輔佐;幫助:翊戴(輔佐擁戴)。翊贊(輔助)。
【衛】:1.保護:守衛。自衛。2.生活中或某些球類比賽中擔負保護、防守任務的:門衛。后衛。3.周朝國名。公元前11世紀中葉建立。在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帶。公元前254年為魏所滅。公元前241年在秦支持下復國。公元前209年為秦所滅。
“翊衛”的相關詞語
* 翊衛的讀音是:yì wèi,翊衛的意思:翊衛 翊衛是侍衛官名,隋、唐三衛之一 ,出自《三國演義》。
基本解釋
1.弼輔護衛。 2.侍衛官名。隋始置,唐宋因之,與親衛﹑勛衛并稱三衛;明廢。又民國初改清御前大臣為都翊衛使,干清門侍衛等為翊衛使﹑翊衛副使,以蒙古王公任之,尋廢。亦泛指衛士。辭典解釋
翊衛 yì wèi ㄧˋ ㄨㄟˋ輔佐保護。
《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故使從事中郎徐勛,就發遣操,使繕修郊廟,翊衛幼主。」
職官名。古代宮禁侍從的官員,隋代置,以后歷代皆設有此官。
《隋書.卷二八.百官志下》:「煬帝即位,多所改革。……改左右衛為左右翊衛。」
翊衛
翊衛是侍衛官名,隋、唐三衛之一 ,出自《三國演義》。【翊】:輔佐;幫助:翊戴(輔佐擁戴)。翊贊(輔助)。
【衛】:1.保護:守衛。自衛。2.生活中或某些球類比賽中擔負保護、防守任務的:門衛。后衛。3.周朝國名。公元前11世紀中葉建立。在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帶。公元前254年為魏所滅。公元前241年在秦支持下復國。公元前209年為秦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