缿筒的讀音 缿筒的意思
缿筒 缿筒,典故名,典出《漢書》卷七十六〈趙尹韓張兩王列傳·趙廣漢〉。缿筒,漢代人民到官府舉報、告狀時用到的器具,狀如瓶,長頸、小孔,可入而不可出,人們將記載著別人罪行的書簡投入缿筒。
- 缿
- 筒
“缿筒”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iàng tǒng]
- 漢字注音:
- ㄒㄧㄤˋ ㄊㄨㄥˇ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缿筒”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見"缿筩"。
網絡解釋
缿筒
缿筒,典故名,典出《漢書》卷七十六〈趙尹韓張兩王列傳·趙廣漢〉。缿筒,漢代人民到官府舉報、告狀時用到的器具,狀如瓶,長頸、小孔,可入而不可出,人們將記載著別人罪行的書簡投入缿筒。
“缿筒”的單字解釋
【缿】:1.撲滿(舊時積錢的瓦器)。2.古代接受告密書信的瓦器。
【筒】:1.粗大的竹管:竹筒。2.較粗的管狀器物:筆筒。煙筒。郵筒。用鐵皮卷個筒。3.衣服等的筒狀部分:袖筒兒。襪筒兒。長筒靴。也作統。
“缿筒”的相關詞語
* 缿筒的讀音是:xiàng tǒng,缿筒的意思:缿筒 缿筒,典故名,典出《漢書》卷七十六〈趙尹韓張兩王列傳·趙廣漢〉。缿筒,漢代人民到官府舉報、告狀時用到的器具,狀如瓶,長頸、小孔,可入而不可出,人們將記載著別人罪行的書簡投入缿筒。
基本解釋
1.見"缿筩"。缿筒
缿筒,典故名,典出《漢書》卷七十六〈趙尹韓張兩王列傳·趙廣漢〉。缿筒,漢代人民到官府舉報、告狀時用到的器具,狀如瓶,長頸、小孔,可入而不可出,人們將記載著別人罪行的書簡投入缿筒。【缿】:1.撲滿(舊時積錢的瓦器)。2.古代接受告密書信的瓦器。
【筒】:1.粗大的竹管:竹筒。2.較粗的管狀器物:筆筒。煙筒。郵筒。用鐵皮卷個筒。3.衣服等的筒狀部分:袖筒兒。襪筒兒。長筒靴。也作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