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綏遠的讀音 綏遠的意思

    綏遠 綏遠省為中華民國時的塞北四省(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寧夏省)之一,簡稱綏,省會歸綏(今呼和浩特市),在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綏遠在清朝為歸綏道,屬山西省管轄,1914年中華民國袁世凱北洋政府將之分出山西,與興和道建立綏遠特別區,1928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改稱綏遠省,省會為歸綏(今呼和浩特),抗日戰爭時期省會為陜壩(今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陜壩鎮)。1954年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
    • suí
    • yuǎn

    “綏遠”的讀音

    拼音讀音
    [suí yuǎn]
    漢字注音:
    ㄙㄨㄟˊ ㄩㄢˇ
    簡繁字形:
    綏遠
    是否常用:

    “綏遠”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安定遠方。

    辭典解釋

    綏遠  suī yuǎn  ㄙㄨㄟ ㄩㄢˇ  

    省名。參見「綏遠省」條。

    城市名。在綏遠省歸化城東北五公里,今合為歸綏市。

    網絡解釋

    綏遠

    綏遠省為中華民國時的塞北四省(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寧夏省)之一,簡稱綏,省會歸綏(今呼和浩特市),在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綏遠在清朝為歸綏道,屬山西省管轄,1914年中華民國袁世凱北洋政府將之分出山西,與興和道建立綏遠特別區,1928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改稱綏遠省,省會為歸綏(今呼和浩特),抗日戰爭時期省會為陜壩(今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陜壩鎮)。1954年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

    “綏遠”的單字解釋

    】:1.安撫;使平定:綏靖。2.平安:時綏(書信用語)。
    】:[yuǎn]1.距離長,與“近”相對:遠方。遠道。遠程。遠景。遠足(較遠的徒步旅行)。遠見(遠大的眼光)。遠慮。遠謀。遠客。遙遠。遠走高飛。舍近就遠。2.時間長:遠古。遠祖。長遠。永遠。3.關系疏,不親密:遠親。疏遠。遠支。4.深奧:言近旨遠。5.姓。[yuàn]避開:近君子,遠小人。

    “綏遠”的相關成語

    “綏遠”的相關詞語

    “綏遠”造句

    文告并稱:“綏遠大同兩地亦將實施休戰.”。

    1929年,綏遠地區發生了百年不遇的旱災.

    我們和綏遠省的東北軍有著密切的聯系.

    綏遠地區漢族婦女的放足濫觴于清末,經過官府和一些官紳多年的大力提倡與勸禁,到民國前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綏遠建省對鞏固國防和維護國家統一有重要意義.

    將軍衙署按清一品封疆大吏衙署的格式建造,位居綏遠城中心西北處,是當時城中最大的建筑群。

    此外,綏遠地區煙毒泛濫的原因也很復雜.

    同年曹玉芳獲綏遠全國舉重比賽重量級第三名.

    現在河北、察哈爾、綏遠和山西的一部分雖已喪失,但我們決不灰心,堅決號召全軍配合一切友軍為保衛山西恢復失地而血戰到底。

    1951年,綏遠地區開展了大規模的取締一貫道的斗爭。

    * 綏遠的讀音是:suí yuǎn,綏遠的意思:綏遠 綏遠省為中華民國時的塞北四省(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寧夏省)之一,簡稱綏,省會歸綏(今呼和浩特市),在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綏遠在清朝為歸綏道,屬山西省管轄,1914年中華民國袁世凱北洋政府將之分出山西,與興和道建立綏遠特別區,1928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改稱綏遠省,省會為歸綏(今呼和浩特),抗日戰爭時期省會為陜壩(今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陜壩鎮)。1954年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