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餉的讀音 練餉的意思
練餉 練餉是明末為籌措軍餉而加派的賦銀。又指為鎮壓農民起義練兵用的軍餉。崇禎十二年 (公元1639年) 明政府為抵御后金入侵和鎮壓農民起義,準備抽練邊兵(正規軍) 和加練鄉兵,餉銀因此增加。當時除續征剿餉外,復征練餉。《明史·楊嗣昌傳》: “初嗣昌增剿餉,期一年而止。后餉盡而賊未平,詔徹其半。至是督餉侍郎張伯鯨請全征,帝慮失信。嗣昌口: 無傷也,加賦出于土田,土田盡歸有力家,百畝增銀三四錢,稍抑兼并耳。大學士薛國觀等皆贊之,于是剿餉外,復征練餉七百三十萬。”然而練餉擾民太甚,《明史·左懋第傳》: “臣有事河干一載,每進父老問疾苦,皆言練餉之害。”崇禎不得已旋罷之。
- 練
- 餉
“練餉”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iàn xiǎng]
- 漢字注音:
- ㄌㄧㄢˋ ㄒㄧㄤˇ
- 簡繁字形:
- 練餉
- 是否常用:
- 否
“練餉”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明末為練兵所需軍餉而征收的一種苛稅。崇禎十二年下令抽練邊兵和加練民兵,于是加征田賦每畝練餉銀一分,全國共征收七百三十萬兩。與遼餉﹑剿餉當時并稱為"三餉"。見《明史.食貨志二》。 2.清代練兵的軍需費用。
網絡解釋
練餉
練餉是明末為籌措軍餉而加派的賦銀。又指為鎮壓農民起義練兵用的軍餉。崇禎十二年 (公元1639年) 明政府為抵御后金入侵和鎮壓農民起義,準備抽練邊兵(正規軍) 和加練鄉兵,餉銀因此增加。當時除續征剿餉外,復征練餉。《明史·楊嗣昌傳》: “初嗣昌增剿餉,期一年而止。后餉盡而賊未平,詔徹其半。至是督餉侍郎張伯鯨請全征,帝慮失信。嗣昌口: 無傷也,加賦出于土田,土田盡歸有力家,百畝增銀三四錢,稍抑兼并耳。大學士薛國觀等皆贊之,于是剿餉外,復征練餉七百三十萬。”然而練餉擾民太甚,《明史·左懋第傳》: “臣有事河干一載,每進父老問疾苦,皆言練餉之害。”崇禎不得已旋罷之。
“練餉”的單字解釋
【練】:1.白絹:江平如練。2.把生絲煮熟,使它柔軟潔白:練絲。3.練習;訓練:練兵。練功夫。練毛筆字。4.經驗多;純熟:老練。干練。熟練。5.姓。
【餉】:1.用酒食等款待。2.薪金(舊時多指軍警等的薪金):月餉。關餉。
“練餉”的相關詞語
* 練餉的讀音是:liàn xiǎng,練餉的意思:練餉 練餉是明末為籌措軍餉而加派的賦銀。又指為鎮壓農民起義練兵用的軍餉。崇禎十二年 (公元1639年) 明政府為抵御后金入侵和鎮壓農民起義,準備抽練邊兵(正規軍) 和加練鄉兵,餉銀因此增加。當時除續征剿餉外,復征練餉。《明史·楊嗣昌傳》: “初嗣昌增剿餉,期一年而止。后餉盡而賊未平,詔徹其半。至是督餉侍郎張伯鯨請全征,帝慮失信。嗣昌口: 無傷也,加賦出于土田,土田盡歸有力家,百畝增銀三四錢,稍抑兼并耳。大學士薛國觀等皆贊之,于是剿餉外,復征練餉七百三十萬。”然而練餉擾民太甚,《明史·左懋第傳》: “臣有事河干一載,每進父老問疾苦,皆言練餉之害。”崇禎不得已旋罷之。
基本解釋
1.明末為練兵所需軍餉而征收的一種苛稅。崇禎十二年下令抽練邊兵和加練民兵,于是加征田賦每畝練餉銀一分,全國共征收七百三十萬兩。與遼餉﹑剿餉當時并稱為"三餉"。見《明史.食貨志二》。 2.清代練兵的軍需費用。練餉
練餉是明末為籌措軍餉而加派的賦銀。又指為鎮壓農民起義練兵用的軍餉。崇禎十二年 (公元1639年) 明政府為抵御后金入侵和鎮壓農民起義,準備抽練邊兵(正規軍) 和加練鄉兵,餉銀因此增加。當時除續征剿餉外,復征練餉。《明史·楊嗣昌傳》: “初嗣昌增剿餉,期一年而止。后餉盡而賊未平,詔徹其半。至是督餉侍郎張伯鯨請全征,帝慮失信。嗣昌口: 無傷也,加賦出于土田,土田盡歸有力家,百畝增銀三四錢,稍抑兼并耳。大學士薛國觀等皆贊之,于是剿餉外,復征練餉七百三十萬。”然而練餉擾民太甚,《明史·左懋第傳》: “臣有事河干一載,每進父老問疾苦,皆言練餉之害。”崇禎不得已旋罷之。【練】:1.白絹:江平如練。2.把生絲煮熟,使它柔軟潔白:練絲。3.練習;訓練:練兵。練功夫。練毛筆字。4.經驗多;純熟:老練。干練。熟練。5.姓。
【餉】:1.用酒食等款待。2.薪金(舊時多指軍警等的薪金):月餉。關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