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事體的讀音 紀事體的意思
紀事體 【引證解釋】記敘事實的文體。 清 昭梿 《嘯亭雜錄·姚姬傳之正》:“公為方靈皋弟子,故古文學歸震川,而精粹過之。其紀事體多模仿廬陵,殊多神逸。”
- 紀
- 事
- 體
“紀事體”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ì shì tǐ]
- 漢字注音:
- ㄐㄧˋ ㄕˋ ㄊㄧˇ
- 簡繁字形:
- 紀事體
- 是否常用:
- 否
“紀事體”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記敘事實的文體。
網絡解釋
紀事體
【引證解釋】記敘事實的文體。
清 昭梿 《嘯亭雜錄·姚姬傳之正》:“公為方靈皋弟子,故古文學歸震川,而精粹過之。其紀事體多模仿廬陵,殊多神逸。”
“紀事體”的單字解釋
【紀】:[jì]1.紀律;法度:軍紀。政紀。風紀。違法亂紀。2.義同“記”,主要用于“紀念、紀年、紀元、紀傳”等,別的地方多用“記”。3.古時以十二年為一紀,今指更長的時間:世紀。中世紀。4.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三級,紀以上為代,如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跟紀相應的地層系統分類單位叫做系(xì)。[jǐ]姓(近年也有讀Jì的)。
【事】:1.事情:國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無事。3.職業:謀事。4.關系;責任:回去吧,沒有你的事了。5.從事:大事宣傳。6.侍奉;伺候:事親。不事王侯。
【體】:[tǐ]1.人、動物的全身:身體。體重。體溫。體質。體征(醫生在檢查病人時所發現的異常變化)。體能。體貌。體魄(體格和精力)。體育。體無完膚。2.身體的一部分:四體。五體投地。3.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體。主體。群體。4.物質存在的狀態或形狀:固體。液體。體積。5.文章或書法的樣式、風格:體裁(文學作品的表現形式,可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體(文章的體裁,如“騷體”、“駢體”、“舊體詩”)。字體。6.事物的格局、規矩:體系。體制。7.親身經驗、領悟:體知(親自查知)。體味。身體力行(xíng)。8.設身處地為人著想:體諒。體貼。體恤。9.與“用”相對。“體”與“用”是中國古典哲學的一對范疇,指“本體”和“作用”。一般認為“體”是最根本的、內在的;“用”是“體”的外在表現。[tī]〔體己〕a.家庭成員個人的私蓄的財物;b.親近的,如“體己話”,亦作“梯己”。
“紀事體”的相關詞語
* 紀事體的讀音是:jì shì tǐ,紀事體的意思:紀事體 【引證解釋】記敘事實的文體。 清 昭梿 《嘯亭雜錄·姚姬傳之正》:“公為方靈皋弟子,故古文學歸震川,而精粹過之。其紀事體多模仿廬陵,殊多神逸。”
基本解釋
記敘事實的文體。紀事體
【引證解釋】記敘事實的文體。清 昭梿 《嘯亭雜錄·姚姬傳之正》:“公為方靈皋弟子,故古文學歸震川,而精粹過之。其紀事體多模仿廬陵,殊多神逸。”
【紀】:[jì]1.紀律;法度:軍紀。政紀。風紀。違法亂紀。2.義同“記”,主要用于“紀念、紀年、紀元、紀傳”等,別的地方多用“記”。3.古時以十二年為一紀,今指更長的時間:世紀。中世紀。4.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三級,紀以上為代,如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跟紀相應的地層系統分類單位叫做系(xì)。[jǐ]姓(近年也有讀Jì的)。
【事】:1.事情:國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無事。3.職業:謀事。4.關系;責任:回去吧,沒有你的事了。5.從事:大事宣傳。6.侍奉;伺候:事親。不事王侯。
【體】:[tǐ]1.人、動物的全身:身體。體重。體溫。體質。體征(醫生在檢查病人時所發現的異常變化)。體能。體貌。體魄(體格和精力)。體育。體無完膚。2.身體的一部分:四體。五體投地。3.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體。主體。群體。4.物質存在的狀態或形狀:固體。液體。體積。5.文章或書法的樣式、風格:體裁(文學作品的表現形式,可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體(文章的體裁,如“騷體”、“駢體”、“舊體詩”)。字體。6.事物的格局、規矩:體系。體制。7.親身經驗、領悟:體知(親自查知)。體味。身體力行(xíng)。8.設身處地為人著想:體諒。體貼。體恤。9.與“用”相對。“體”與“用”是中國古典哲學的一對范疇,指“本體”和“作用”。一般認為“體”是最根本的、內在的;“用”是“體”的外在表現。[tī]〔體己〕a.家庭成員個人的私蓄的財物;b.親近的,如“體己話”,亦作“梯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