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糧長的讀音 糧長的意思

    糧長 糧長是明代征解田糧的基層半官職人員的專稱。洪武四年 (公元1371年) 規定: 浙江、直隸(南直隸,今江蘇、安徽)、江西、湖廣、福建等地,納糧1萬石左右的地方為一區,指派大戶世充糧長,征收和解運田糧。此后還規定糧長須擬訂科則、編制圖冊、申報災歉、檢舉逃稅、催辦糧差。糧長初為大戶承充的優差,可憑借職權欺壓鄉民,中飽稅款,以后賦役日重,稅戶逃亡日多,糧長賠累不堪,成為苦役。其職務也由大戶單獨承擔變成若干小戶共同充當。清代以至民國時期仍有變相糧長,但地位已不及明代重要。
    • liáng
    • cháng

    “糧長”的讀音

    拼音讀音
    [liáng cháng]
    漢字注音:
    ㄌㄧㄤˊ ㄔㄤˊ
    簡繁字形:
    糧長
    是否常用:

    “糧長”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明清所設征收﹑解運所在糧區田糧的人員。由糧區內大戶充當。

    辭典解釋

    糧長  liáng zhǎng  ㄌㄧㄤˊ ㄓㄤˇ  

    職官名。明代所置鄉官,掌管錢糧賦稅的事務,多由富戶充任。
    《明史.卷七八.食貨志二》:「糧長者,太祖時,令田多者為之,督其鄉賦稅。」
    《醒世恒言.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江西南昌進賢縣,有一人姓張名權,其祖上原是富家,報充了個糧長。」

    網絡解釋

    糧長

    糧長是明代征解田糧的基層半官職人員的專稱。洪武四年 (公元1371年) 規定: 浙江、直隸(南直隸,今江蘇、安徽)、江西、湖廣、福建等地,納糧1萬石左右的地方為一區,指派大戶世充糧長,征收和解運田糧。此后還規定糧長須擬訂科則、編制圖冊、申報災歉、檢舉逃稅、催辦糧差。糧長初為大戶承充的優差,可憑借職權欺壓鄉民,中飽稅款,以后賦役日重,稅戶逃亡日多,糧長賠累不堪,成為苦役。其職務也由大戶單獨承擔變成若干小戶共同充當。清代以至民國時期仍有變相糧長,但地位已不及明代重要。

    “糧長”的單字解釋

    】:同“”。
    】:[cháng]1.指在空間的兩端之間距離大。2.指時間相隔距離大。3.長久;永久。4.常常;經常。5.引長,延長。6.指超越。7.特長;擅長。8.長處,優點。9.猶優;是,正確。10.引申為贊許。11.大。表示程度。參見“長呼”、“長哭”。12.中國古代東方少數民族之一。參見“長夷”。13.姓。[zhǎng]1.相比之下年紀大。2.指相比之下年紀較大的人。3.特指老,年高。4.指老人。5.為人師長。6.長輩,輩分高的人。7.排行最大。參見“長子”、“長女”。8.居先,居首位。9.君長;領袖;首領。10.指居先、居首位者。11.指長官。12.今稱領導人或部隊的各級指揮官為長:縣長;鄉長;校長;軍長;排長。13.統治;統率。14.主管;執掌。15.尊敬。16.重視;崇尚。17.生育;出生。18.生長,成長。19.長大;成年。20.撫育;培育。21.滋長;助長。22.上漲。23.良善。24.古代戶籍編制單位。二百五十家為長。

    “糧長”的相關詞語

    * 糧長的讀音是:liáng cháng,糧長的意思:糧長 糧長是明代征解田糧的基層半官職人員的專稱。洪武四年 (公元1371年) 規定: 浙江、直隸(南直隸,今江蘇、安徽)、江西、湖廣、福建等地,納糧1萬石左右的地方為一區,指派大戶世充糧長,征收和解運田糧。此后還規定糧長須擬訂科則、編制圖冊、申報災歉、檢舉逃稅、催辦糧差。糧長初為大戶承充的優差,可憑借職權欺壓鄉民,中飽稅款,以后賦役日重,稅戶逃亡日多,糧長賠累不堪,成為苦役。其職務也由大戶單獨承擔變成若干小戶共同充當。清代以至民國時期仍有變相糧長,但地位已不及明代重要。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