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糧長的讀音 糧長的意思

    糧長 糧長是明代征解田糧的基層半官職人員的專稱。洪武四年 (公元1371年) 規定: 浙江、直隸(南直隸,今江蘇、安徽)、江西、湖廣、福建等地,納糧1萬石左右的地方為一區,指派大戶世充糧長,征收和解運田糧。此后還規定糧長須擬訂科則、編制圖冊、申報災歉、檢舉逃稅、催辦糧差。糧長初為大戶承充的優差,可憑借職權欺壓鄉民,中飽稅款,以后賦役日重,稅戶逃亡日多,糧長賠累不堪,成為苦役。其職務也由大戶單獨承擔變成若干小戶共同充當。清代以至民國時期仍有變相糧長,但地位已不及明代重要。
    • liáng
    • cháng

    “糧長”的讀音

    拼音讀音
    [liáng cháng]
    漢字注音:
    ㄌㄧㄤˊ ㄔㄤˊ
    簡繁字形:
    糧長
    是否常用:

    “糧長”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明清所設征收﹑解運所在糧區田糧的人員。由糧區內大戶充當。

    辭典解釋

    糧長  liáng zhǎng  ㄌㄧㄤˊ ㄓㄤˇ  

    職官名。明代所置鄉官,掌管錢糧賦稅的事務,多由富戶充任。
    《明史.卷七八.食貨志二》:「糧長者,太祖時,令田多者為之,督其鄉賦稅。」
    《醒世恒言.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江西南昌進賢縣,有一人姓張名權,其祖上原是富家,報充了個糧長。」

    網絡解釋

    糧長

    糧長是明代征解田糧的基層半官職人員的專稱。洪武四年 (公元1371年) 規定: 浙江、直隸(南直隸,今江蘇、安徽)、江西、湖廣、福建等地,納糧1萬石左右的地方為一區,指派大戶世充糧長,征收和解運田糧。此后還規定糧長須擬訂科則、編制圖冊、申報災歉、檢舉逃稅、催辦糧差。糧長初為大戶承充的優差,可憑借職權欺壓鄉民,中飽稅款,以后賦役日重,稅戶逃亡日多,糧長賠累不堪,成為苦役。其職務也由大戶單獨承擔變成若干小戶共同充當。清代以至民國時期仍有變相糧長,但地位已不及明代重要。

    “糧長”的單字解釋

    】:1.糧食:雜糧。口糧。糧倉。2.作為農業稅的糧食:錢糧。公糧。完糧。3.姓。
    】:[cháng]1.兩點之間的距離大(跟“短”相對)。a)指空間:這條路很長。長長的柳條垂到地面。b)指時間:長壽。夏季晝長夜短。2.長度:南京長江大橋氣勢雄偉,鐵路橋全長6772米。3.長處:特長。取長補短。一技之長。4.(對某事)做得特別好:他長于寫作。5.(舊讀zhàng)多余;剩余:長物。6.姓。[zhǎng]1.領導人:部長。校長。鄉長。首長。2.生:長銹。山上長滿了青翠的樹木。3.生長;成長:楊樹長得快。這孩子長得真胖。4.增進;增加:長見識。長力氣。吃一塹,長一智。

    “糧長”的相關詞語

    * 糧長的讀音是:liáng cháng,糧長的意思:糧長 糧長是明代征解田糧的基層半官職人員的專稱。洪武四年 (公元1371年) 規定: 浙江、直隸(南直隸,今江蘇、安徽)、江西、湖廣、福建等地,納糧1萬石左右的地方為一區,指派大戶世充糧長,征收和解運田糧。此后還規定糧長須擬訂科則、編制圖冊、申報災歉、檢舉逃稅、催辦糧差。糧長初為大戶承充的優差,可憑借職權欺壓鄉民,中飽稅款,以后賦役日重,稅戶逃亡日多,糧長賠累不堪,成為苦役。其職務也由大戶單獨承擔變成若干小戶共同充當。清代以至民國時期仍有變相糧長,但地位已不及明代重要。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