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若驚龍的讀音 矯若驚龍的意思
【解釋】矯:矯健。常用于形容書法筆勢剛健,或舞姿婀娜。【出處】《晉書·王羲之傳》:“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近義詞】身強力壯【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形容書法舞姿強勁靈活
- 矯
- 若
- 驚
- 龍
“矯若驚龍”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iǎo ruò jīng lóng]
- 漢字注音:
- ㄐㄧㄠˇ ㄖㄨㄛˋ ㄐㄧㄥ ㄌㄨㄥˊ
- 簡繁字形:
- 矯若驚龍
- 是否常用:
- 否
“矯若驚龍”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矯若驚龍 jiǎo ruò jīng lóng ㄐㄧㄠˇ ㄖㄨㄛˋ ㄐㄧㄥ ㄌㄨㄥˊ 形容筆勢、舞姿等的伸縮、騰轉,恰如乍現之龍般耀眼奪神。
《晉書.卷八○.王羲之傳》:「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
網絡解釋
【解釋】矯:矯健。常用于形容書法筆勢剛健,或舞姿婀娜。
【出處】《晉書·王羲之傳》:“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
【近義詞】身強力壯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形容書法舞姿強勁靈活
“矯若驚龍”的單字解釋
【矯】:[jiǎo]1.使曲的變直。2.匡正;糾正。3.抑制。4.策勵;勉勵。5.拂逆,違背。6.雜糅。7.假托;詐稱。8.專指假托君命。參見“矯殺”、“矯罪”。9.高舉。10.立,指君主即位。11.強健;雄健。12.靈活;迅捷。參見“矯捷”。13.飛。14.姓。[jiáo]均同“矯”。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隱若現。旁若無人。若無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稱代詞。你:若輩。[rě]見〖阿蘭若〗、
【驚】:同“驚”。
【龍】:1.傳說中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頭生角、鬚,身長,有鱗、爪。《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2.古代帝王的象徵。漢·王充《論衡·紀妖》:“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3.比喻首領或豪傑才俊:“人中之龍”。《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傳》:“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4.古生物學上指有腳、尾的巨大爬蟲類:“恐龍”、“雷龍”、“暴龍”、“翼手龍”。5.像龍形的長條物:“水龍”、“車水馬龍”。6.姓。如秦代有龍且。7.二一四部首之一。
“矯若驚龍”的相關詞語
* 矯若驚龍的讀音是:jiǎo ruò jīng lóng,矯若驚龍的意思:【解釋】矯:矯健。常用于形容書法筆勢剛健,或舞姿婀娜。【出處】《晉書·王羲之傳》:“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近義詞】身強力壯【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形容書法舞姿強勁靈活
辭典解釋
矯若驚龍 jiǎo ruò jīng lóng ㄐㄧㄠˇ ㄖㄨㄛˋ ㄐㄧㄥ ㄌㄨㄥˊ形容筆勢、舞姿等的伸縮、騰轉,恰如乍現之龍般耀眼奪神。
《晉書.卷八○.王羲之傳》:「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
【解釋】矯:矯健。常用于形容書法筆勢剛健,或舞姿婀娜。
【出處】《晉書·王羲之傳》:“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
【近義詞】身強力壯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形容書法舞姿強勁靈活
【矯】:[jiǎo]1.使曲的變直。2.匡正;糾正。3.抑制。4.策勵;勉勵。5.拂逆,違背。6.雜糅。7.假托;詐稱。8.專指假托君命。參見“矯殺”、“矯罪”。9.高舉。10.立,指君主即位。11.強健;雄健。12.靈活;迅捷。參見“矯捷”。13.飛。14.姓。[jiáo]均同“矯”。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隱若現。旁若無人。若無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稱代詞。你:若輩。[rě]見〖阿蘭若〗、
【驚】:同“驚”。
【龍】:1.傳說中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頭生角、鬚,身長,有鱗、爪。《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2.古代帝王的象徵。漢·王充《論衡·紀妖》:“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3.比喻首領或豪傑才俊:“人中之龍”。《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傳》:“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4.古生物學上指有腳、尾的巨大爬蟲類:“恐龍”、“雷龍”、“暴龍”、“翼手龍”。5.像龍形的長條物:“水龍”、“車水馬龍”。6.姓。如秦代有龍且。7.二一四部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