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語的讀音 直語的意思
直語 沒有藻飾的語言;正直的語言 詞語解釋 1. 沒有藻飾的語言。 晉 葛洪 《抱樸子·黃白》:“且此內篇,皆直語耳,無藻飾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諺者,直語也。喪言亦不及文,故吊亦稱諺。” 唐 殷璠 《河岳英靈集》:“至如 曹 劉 詩多直語,少切對,或五字并側,或十字俱平。” 2. 正直的語言。 宋 曾鞏 《地動》詩:“祖宗威靈陛下圣,安得直語聞明堂。”
- 直
- 語
“直語”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hí yǔ]
- 漢字注音:
- ㄓˊ ㄩˇ
- 簡繁字形:
- 直語
- 是否常用:
- 否
“直語”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沒有藻飾的語言。 2.正直的語言。
網絡解釋
直語
沒有藻飾的語言;正直的語言
詞語解釋
1. 沒有藻飾的語言。 晉 葛洪 《抱樸子·黃白》:“且此內篇,皆直語耳,無藻飾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諺者,直語也。喪言亦不及文,故吊亦稱諺。” 唐 殷璠 《河岳英靈集》:“至如 曹 劉 詩多直語,少切對,或五字并側,或十字俱平。”
2. 正直的語言。 宋 曾鞏 《地動》詩:“祖宗威靈陛下圣,安得直語聞明堂。”
“直語”的單字解釋
【直】:1.成直線的(跟“曲”相對):筆直。馬路又平又直。你把鐵絲拉直。2.跟地面垂直的(跟“橫”相對):直升機。把標桿立直。3.從上到下的;從前到后的(跟“橫”相對):直行的文字。屋子很大,直里有兩丈,橫里有四丈。4.挺直;使筆直:直起腰來。5.公正的;正義的:正直。理直氣壯。6.直爽;直截:直性子。心直口快。直呼其名。他嘴直,藏不住話。7.漢字的筆畫,即“豎1”8.一直;徑直;直接:直達。直到。直哭了一天。直朝村口走去。9.一個勁兒;不斷地:他看著我直笑。我冷得直哆嗦。10.姓。
【語】:[yǔ]1.話:語言。語音。漢語。外語。成語。千言萬語。2.說:細語。低語。不言不語。默默不語。3.諺語;成語:語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語言表示意思的動作或方式:手語。旗語。燈語。5.姓。[yù]告訴:不以語人。
“直語”的相關詞語
* 直語的讀音是:zhí yǔ,直語的意思:直語 沒有藻飾的語言;正直的語言 詞語解釋 1. 沒有藻飾的語言。 晉 葛洪 《抱樸子·黃白》:“且此內篇,皆直語耳,無藻飾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諺者,直語也。喪言亦不及文,故吊亦稱諺。” 唐 殷璠 《河岳英靈集》:“至如 曹 劉 詩多直語,少切對,或五字并側,或十字俱平。” 2. 正直的語言。 宋 曾鞏 《地動》詩:“祖宗威靈陛下圣,安得直語聞明堂。”
基本解釋
1.沒有藻飾的語言。 2.正直的語言。直語
沒有藻飾的語言;正直的語言詞語解釋
1. 沒有藻飾的語言。 晉 葛洪 《抱樸子·黃白》:“且此內篇,皆直語耳,無藻飾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諺者,直語也。喪言亦不及文,故吊亦稱諺。” 唐 殷璠 《河岳英靈集》:“至如 曹 劉 詩多直語,少切對,或五字并側,或十字俱平。”
2. 正直的語言。 宋 曾鞏 《地動》詩:“祖宗威靈陛下圣,安得直語聞明堂。”
【直】:1.成直線的(跟“曲”相對):筆直。馬路又平又直。你把鐵絲拉直。2.跟地面垂直的(跟“橫”相對):直升機。把標桿立直。3.從上到下的;從前到后的(跟“橫”相對):直行的文字。屋子很大,直里有兩丈,橫里有四丈。4.挺直;使筆直:直起腰來。5.公正的;正義的:正直。理直氣壯。6.直爽;直截:直性子。心直口快。直呼其名。他嘴直,藏不住話。7.漢字的筆畫,即“豎1”8.一直;徑直;直接:直達。直到。直哭了一天。直朝村口走去。9.一個勁兒;不斷地:他看著我直笑。我冷得直哆嗦。10.姓。
【語】:[yǔ]1.話:語言。語音。漢語。外語。成語。千言萬語。2.說:細語。低語。不言不語。默默不語。3.諺語;成語:語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語言表示意思的動作或方式:手語。旗語。燈語。5.姓。[yù]告訴:不以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