皁怎么讀 皁的意思

漢字 | 皁 |
---|---|
讀音 |
|
注音 | ㄗㄠˋ |
部首 | [白] 白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7 部外:2 |
異體字 | 梍 皀 ?? ?? ?? |
字形結構 | 上下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7681 |
其它編碼 | 五筆:rfj 倉頡:haj 鄭碼:nked 四角:26400 |
筆順編碼 | 3251112 |
筆順筆畫 | ノ丨フ一一一丨 |
筆順名稱 | 撇 豎 橫折 橫 橫 橫 豎 |
皁字的意思
同“皂”。
皁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皁
zào ㄗㄠˋ
◎ 同“皂”。
英語 black; police runners, from the black clothes formerly worn by them
法語 Savon
皁字的詳細解釋
皁字的辭典解釋
黑色。如:「皁白」。《玉篇·白部》:「皁,色黑也。」
古代官署中從事卑賤職業的差役。如:「皁隸」。《集韻·上聲·皓韻》:「皁,賤人。」《左傳·昭公七年》:「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
喂食牛馬的食槽。宋·文天祥〈正氣歌〉:「牛驥同一皁,雞棲鳳凰食。」
洗衣去污的用品。同「皂 」。
已經結成但尚未堅實的谷實。《詩經·小雅·大田》:「既方既皁,既堅既好。」漢·毛亨·傳:「實未堅者曰皁。」
形黑色的。《漢書·卷四八·賈誼傳》:「且帝之身自衣皁綈,而富民墻屋被文繡。」《三國志·卷一一·魏書·管寧傳》:「寧常著皁帽,布襦褲,布裙。」
康熙字典解釋
皁【午集中】【白部】 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2畫
《唐韻》昨早切《集韻》《韻會》《正韻》在早切,??曹上聲。《博雅》皁隸,臣也。《類篇》賤人也。《左傳·昭七年》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疏》服?云:皁,造也。造,成事也。
又《博雅》櫪也。《集韻》馬閑。《周禮·夏官·校人》三乘爲皁,皁一趣馬。《註》馬十二匹爲皁,一皁之馬,趣馬一人主之。《史記·鄒陽傳》牛馬同皁。《註》韋昭曰:皁,養馬之官。郭璞云:養馬之器。《漢書·音義》食牛馬器,以木作如槽。《揚子·方言》梁宋齊楚北燕之閒謂櫪曰皁。
又《玉篇》色黑也。《博雅》緇謂之皁。《廣韻》黑繒也。《史記·秦本紀》錫爾皁游。《前漢·賈誼傳》自衣皁綈。《后漢禮儀志》日冬至,召太史,令各板書,封以皁囊。《漢官儀》凡章表皆啓封,其言密事得皁囊也。
又皁白,猶黑白也。《北史·魏臨淮王傳》中山皁白太多,未若濟南風流寬雅。
又鳥名。《唐陸璣毛詩鳥獸疏》鸛雀,一名皁裙。
又《釋名》早也。日未出時早起,視物皆黑,此色如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山林其植物宜皁物。《註》皁,柞栗之屬。或作早。《韻會》今世謂柞實爲皁斗。柞卽橡也,其房可以染黑,俗因謂黑色爲皁。《正字通》俗讀若竈。義同。
又《字彙補》湯勞切,音韜。《楊氏古音》周禮皁物之皁,音如韜。柞栗皆有韜橐也。
又葉子茍切,音走。《詩·小雅》旣方旣皁,旣堅旣好。《註》穀實未堅曰皁。好,音吼。
又《揚雄·太僕箴》廐焚問人,仲尼深醜。僕臣司駕,敢告執皁。《說文》草,自保切。草斗,櫟實也。一曰象斗子。從艸,早聲。《徐鉉曰》今俗以此爲艸木之艸。別作皁字,爲黑色之皁。按櫟實可以染帛爲黑色,故曰草。通用爲草棧字。今俗書皁或從白從十。或從白從七,皆無意義。緇原字從??,不從巛。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皀【卷五】【皀部】
穀之馨香也。象嘉穀在裹中之形。匕,所以扱之。或說皀,一粒也。凡皀之屬皆從皀。又讀若香。皮及切
說文解字注
(皀)榖之馨香也。禾部曰。榖、續也。續當作粟。粟者、嘉榖實也。曲禮曰。黍曰薌合。粱曰薌其。薌卽香字。左傳引周書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馨者、香之遠聞者也。香者、芳也。象嘉榖在裹中之形。謂?也。大雅謂秬虋??爲嘉榖。毛傳謂苗爲嘉榖。許書謂禾爲嘉榖。虋芑苖禾一物也。連裹曰榖、曰粟。去裹曰米。米之馨香曰皀。裹者、禾部所謂稃也、?也、糠也、榖皮是也。匕所?扱之。說下體從匕之意。匕部曰。匕、所以比取飯。一名柶。扱者、收也。或說皀、一粒也。顏氏家訓曰。在益州。與數人同坐。初晴。見地下小光。問左右是何物。一蜀豎就視云。是豆逼耳。皆不知所謂。取來乃小豆也。蜀土呼豆爲逼。時莫之解。吾云。三蒼、說文皆有皀字。訓粒。通俗文音方力反。衆皆歡悟。凡皀之屬皆從皀。又讀若香。又字上無所承。疑有奪文。按顏黃門云。通俗文音方力反。不云出說文。然則黃門所據未嘗有方力反矣。而許書中卿鄉字從皀聲。讀若香之證也。又鳥部鴔鵖字從皀聲。爾雅音義云鵖、彼及反。郭房汲反。字林方立反。是則皀有在七部一音。當云讀若某。在又讀若香之上。今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