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豁的讀音 疏豁的意思
疏豁 shū huō 疏豁 亦作“疎豁”。 1.猶疏闊。久別。 唐 杜甫 《戲寄崔評事表侄蘇五表弟韋大少府諸侄》詩:“高樓憶疏豁,秋興坐氤氳。” (2).猶排遣。 唐 杜甫 《簡吳郎司法》詩:“古堂本買藉疏豁,借汝遷居停宴游。” (3).開闊;敞亮。 宋 司馬光 《出都日途中成》詩:“川原寖疎豁,煙火稍蕭瑟。” 宋 陸游 《入蜀記》卷四:“煙波渺然,氣象疏豁。” 明 陸采 《懷香記·引示池樓》:“過了高堂深廈,盡軒牕疎豁,棟宇奢華。” 清 陳維崧 《念奴嬌·贈雪笠上人》詞:“秋行至矣,茅堂相對疎豁。” (4).開朗;直爽。 宋 陸游 《十月四日夜記夢》詩:“客意極疎豁,大笑軒須眉。” 宋 陳亮 《章晦文墓志銘》:“及長,疏豁奮勵,不能依阿善惡間。” 明 宋濂 《元故奉訓大夫楊君墓志銘》:“性疏豁,與人交無疑貳。” (5).稀疏脫落。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揩牙方》:“ 折守得於國初洛陽帥李成。折年逾九十,牙齒都不疎豁,亦無風蟲。”
- 疏
- 豁
“疏豁”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ū huō]
- 漢字注音:
- ㄕㄨ ㄏㄨㄛ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疏豁”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亦作"疎豁"。 2.猶疏闊。久別。 3.猶排遣。 4.開闊;敞亮。 5.開朗;直爽。 6.稀疏脫落。
網絡解釋
疏豁
shū huō ㄕㄨ ㄏㄨㄛ
疏豁
亦作“疎豁”。 1.猶疏闊。久別。 唐 杜甫 《戲寄崔評事表侄蘇五表弟韋大少府諸侄》詩:“高樓憶疏豁,秋興坐氤氳。”
(2).猶排遣。 唐 杜甫 《簡吳郎司法》詩:“古堂本買藉疏豁,借汝遷居停宴游。”
(3).開闊;敞亮。 宋 司馬光 《出都日途中成》詩:“川原寖疎豁,煙火稍蕭瑟。” 宋 陸游 《入蜀記》卷四:“煙波渺然,氣象疏豁。” 明 陸采 《懷香記·引示池樓》:“過了高堂深廈,盡軒牕疎豁,棟宇奢華。” 清 陳維崧 《念奴嬌·贈雪笠上人》詞:“秋行至矣,茅堂相對疎豁。”
(4).開朗;直爽。 宋 陸游 《十月四日夜記夢》詩:“客意極疎豁,大笑軒須眉。” 宋 陳亮 《章晦文墓志銘》:“及長,疏豁奮勵,不能依阿善惡間。” 明 宋濂 《元故奉訓大夫楊君墓志銘》:“性疏豁,與人交無疑貳。”
(5).稀疏脫落。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揩牙方》:“ 折守得於國初洛陽帥李成。折年逾九十,牙齒都不疎豁,亦無風蟲。”
“疏豁”的單字解釋
【疏】:1.清除阻塞使通暢;疏通:疏導。疏浚。2.事物之間距離遠;事物的部分之間空隙大(跟“密”相對):疏林。疏星。3.關系遠;不親近:疏遠。親疏。4.不熟悉;不熟練:生疏。荒疏。5.疏忽:疏于防范。6.空虛:志大才疏。7.分散;使從密變稀:疏散。仗義疏財。8.姓。9.封建時代臣下向君主分條陳述事情的文字;條陳:上疏。奏疏。10.古書的比“注”更詳細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經注疏》。
【豁】:[huō]1.裂開:豁了一個口子。紐襻兒豁了。2.狠心付出很高的代價;舍棄:豁出三天工夫也得把它做好。[huò]1.開闊;開通;通達:豁然。豁達。顯豁。2.免除:豁免。[huá]見〖劃拳〗(豁拳)。
“疏豁”的相關詞語
* 疏豁的讀音是:shū huō,疏豁的意思:疏豁 shū huō 疏豁 亦作“疎豁”。 1.猶疏闊。久別。 唐 杜甫 《戲寄崔評事表侄蘇五表弟韋大少府諸侄》詩:“高樓憶疏豁,秋興坐氤氳。” (2).猶排遣。 唐 杜甫 《簡吳郎司法》詩:“古堂本買藉疏豁,借汝遷居停宴游。” (3).開闊;敞亮。 宋 司馬光 《出都日途中成》詩:“川原寖疎豁,煙火稍蕭瑟。” 宋 陸游 《入蜀記》卷四:“煙波渺然,氣象疏豁。” 明 陸采 《懷香記·引示池樓》:“過了高堂深廈,盡軒牕疎豁,棟宇奢華。” 清 陳維崧 《念奴嬌·贈雪笠上人》詞:“秋行至矣,茅堂相對疎豁。” (4).開朗;直爽。 宋 陸游 《十月四日夜記夢》詩:“客意極疎豁,大笑軒須眉。” 宋 陳亮 《章晦文墓志銘》:“及長,疏豁奮勵,不能依阿善惡間。” 明 宋濂 《元故奉訓大夫楊君墓志銘》:“性疏豁,與人交無疑貳。” (5).稀疏脫落。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揩牙方》:“ 折守得於國初洛陽帥李成。折年逾九十,牙齒都不疎豁,亦無風蟲。”
基本解釋
1.亦作"疎豁"。 2.猶疏闊。久別。 3.猶排遣。 4.開闊;敞亮。 5.開朗;直爽。 6.稀疏脫落。疏豁
shū huō ㄕㄨ ㄏㄨㄛ疏豁
亦作“疎豁”。 1.猶疏闊。久別。 唐 杜甫 《戲寄崔評事表侄蘇五表弟韋大少府諸侄》詩:“高樓憶疏豁,秋興坐氤氳。”
(2).猶排遣。 唐 杜甫 《簡吳郎司法》詩:“古堂本買藉疏豁,借汝遷居停宴游。”
(3).開闊;敞亮。 宋 司馬光 《出都日途中成》詩:“川原寖疎豁,煙火稍蕭瑟。” 宋 陸游 《入蜀記》卷四:“煙波渺然,氣象疏豁。” 明 陸采 《懷香記·引示池樓》:“過了高堂深廈,盡軒牕疎豁,棟宇奢華。” 清 陳維崧 《念奴嬌·贈雪笠上人》詞:“秋行至矣,茅堂相對疎豁。”
(4).開朗;直爽。 宋 陸游 《十月四日夜記夢》詩:“客意極疎豁,大笑軒須眉。” 宋 陳亮 《章晦文墓志銘》:“及長,疏豁奮勵,不能依阿善惡間。” 明 宋濂 《元故奉訓大夫楊君墓志銘》:“性疏豁,與人交無疑貳。”
(5).稀疏脫落。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揩牙方》:“ 折守得於國初洛陽帥李成。折年逾九十,牙齒都不疎豁,亦無風蟲。”
【疏】:1.清除阻塞使通暢;疏通:疏導。疏浚。2.事物之間距離遠;事物的部分之間空隙大(跟“密”相對):疏林。疏星。3.關系遠;不親近:疏遠。親疏。4.不熟悉;不熟練:生疏。荒疏。5.疏忽:疏于防范。6.空虛:志大才疏。7.分散;使從密變稀:疏散。仗義疏財。8.姓。9.封建時代臣下向君主分條陳述事情的文字;條陳:上疏。奏疏。10.古書的比“注”更詳細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經注疏》。
【豁】:[huō]1.裂開:豁了一個口子。紐襻兒豁了。2.狠心付出很高的代價;舍棄:豁出三天工夫也得把它做好。[huò]1.開闊;開通;通達:豁然。豁達。顯豁。2.免除:豁免。[huá]見〖劃拳〗(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