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瓦崗軍的讀音 瓦崗軍的意思

    瓦崗軍 瓦崗軍是隋末農民起義軍隊中戰斗力最強的隊伍。早在大業七年(611年),東郡韋城縣(今河南滑縣)人翟讓因畏罪逃亡到瓦崗寨(今滑縣南),繼而聚眾起事。不久后,同郡的王伯當、單雄信、徐世績紛紛加入,勢力漸強。大業十三年(617年),瓦崗軍發生嚴重的內訌,李密殺翟讓,并堅持在東都城外與隋軍相峙的錯誤戰略。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引兵西歸,在洛陽城下與瓦崗軍相遇,瓦崗軍被宇文化及軍和王世充軍前后夾擊,大敗。九月,李密西走,降于唐朝,瓦崗起事軍隊終于潰散。
    • gāng
    • jūn

    “瓦崗軍”的讀音

    拼音讀音
    [wǎ gāng jūn]
    漢字注音:
    ㄨㄚˇ ㄍㄤ ㄐㄩㄣ
    簡繁字形:
    瓦崗軍
    是否常用:

    “瓦崗軍”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瓦崗軍 Wǎgāngjūn

    [a peasant uprising army in the Sui Dynasty] 隋末翟讓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以韋城瓦崗寨(今河南滑縣)為根據地,是使隋王朝覆滅的主力軍之一

    網絡解釋

    瓦崗軍

    瓦崗軍是隋末農民起義軍隊中戰斗力最強的隊伍。早在大業七年(611年),東郡韋城縣(今河南滑縣)人翟讓因畏罪逃亡到瓦崗寨(今滑縣南),繼而聚眾起事。不久后,同郡的王伯當、單雄信、徐世績紛紛加入,勢力漸強。大業十三年(617年),瓦崗軍發生嚴重的內訌,李密殺翟讓,并堅持在東都城外與隋軍相峙的錯誤戰略。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引兵西歸,在洛陽城下與瓦崗軍相遇,瓦崗軍被宇文化及軍和王世充軍前后夾擊,大敗。九月,李密西走,降于唐朝,瓦崗起事軍隊終于潰散。
    瓦崗軍

    “瓦崗軍”的單字解釋

    】:[wǎ]1.鋪屋頂用的建筑材料,一般用泥土燒成,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的,形狀有拱形的、平的或半個圓筒形的等。2.用泥土燒成的:瓦盆。瓦器。3.姓。4.瓦特的簡稱。1秒鐘做1焦的功,功率就是1瓦。[wà]蓋(瓦):這排房子的房頂都苫好了,就等著瓦瓦(wǎ)了。
    】:[gǎng]1.(—子、—兒)高起的土坡:黃土崗兒。2.(—子、—兒)平面上凸起的一長道:肉崗子。3.守衛的位置:站崗|門崗|布崗。[崗位]守衛、值勤的地方。也指職位:工作崗。[gāng]同“”。
    】:1.軍隊:我軍。陸軍。解放軍。參軍。裁軍。生產大軍。勞動后備軍。2.軍隊的編制單位,下轄若干師:第一軍。敵人的兵力估計有兩個軍。3.(Jūn)姓。

    “瓦崗軍”的相關詞語

    “瓦崗軍”造句

    家富有,初從翟讓起義,參加瓦崗軍,因功封東海郡公,瓦崗軍失敗后降唐,被唐高祖李淵任為右武侯大將軍,封曹國公,賜姓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諱,單名勤。

    九月,瓦崗軍又攻破黎陽倉(在今河南浚縣東南),開倉濟貧,起義軍增加了二十多萬。

    李密投瓦崗軍后,殺張須陀,克興洛倉,開倉濟饑,聲勢大振。

    大業十三年(617年),瓦崗軍攻下隋朝最大的糧倉——興洛倉,“開倉恣民所到,老弱襁負,道路相屬”。

    此時瓦崗軍在李密領導下與困守洛陽的王世充激戰方酣,李淵乘隙進取關中。

    瓦崗軍勁卒良馬多死,士卒疲病,元氣已傷,李密自己也險些喪生。

    瓦崗軍聲威大振,中原一帶義軍和隋朝地方官吏紛紛降附。

    一旦興洛倉失守,失去了糧食這個強大號召力,瓦崗軍也就如鳥獸散了。

    * 瓦崗軍的讀音是:wǎ gāng jūn,瓦崗軍的意思:瓦崗軍 瓦崗軍是隋末農民起義軍隊中戰斗力最強的隊伍。早在大業七年(611年),東郡韋城縣(今河南滑縣)人翟讓因畏罪逃亡到瓦崗寨(今滑縣南),繼而聚眾起事。不久后,同郡的王伯當、單雄信、徐世績紛紛加入,勢力漸強。大業十三年(617年),瓦崗軍發生嚴重的內訌,李密殺翟讓,并堅持在東都城外與隋軍相峙的錯誤戰略。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引兵西歸,在洛陽城下與瓦崗軍相遇,瓦崗軍被宇文化及軍和王世充軍前后夾擊,大敗。九月,李密西走,降于唐朝,瓦崗起事軍隊終于潰散。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