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瓜皮帽的讀音 瓜皮帽的意思

    瓜皮帽 瓜皮帽為創立于明朝、流行于清朝的一種男式帽子,又稱西瓜帽、瓜殼帽、小帽子。明代多稱小帽。來源于相傳為明太祖所創的六合帽,取六和一統、天下歸一之意,全稱六合一統帽,沒有帽正,一般是平民所帶。 據葉紹袁(1589--1648)《啟禎記聞錄》記蘇州地區的改服稱:“(順治三年)十一月初,復嚴衣帽之禁。大袖每加撲責,巾即扯毀。由是舉監生儒皆小帽,士庶漫無分別。” 所以在清朝,小帽廣為流行,清代瓜皮帽分成六瓣,形狀如半個西瓜皮。無檐、窄檐或包有裝飾窄邊,多為黑色的綢、呢絨或紗制做。頂上可飾有各種顏色和材料的結子,前面釘飾物以辨別前后。
    • guā
    • mào

    “瓜皮帽”的讀音

    拼音讀音
    [guā pí mào]
    漢字注音:
    ㄍㄨㄚ ㄆㄧˊ ㄇㄠˋ
    簡繁字形:
    是否常用:

    “瓜皮帽”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瓜皮帽 guāpímào

    [Chinese skullcap] 形狀與半個西瓜皮很相似的便帽,一般用六塊黑緞子或絨布連綴制成

    辭典解釋

    瓜皮帽  guā pí mào   ㄍㄨㄚ ㄆㄧˊ ㄇㄠˋ  

    一種小帽。用六瓣布料縫合,頂有小結,下綴以簷如筒,因形如半個西瓜皮,故稱為「瓜皮帽」。
    也稱為「西瓜帽」。

    英語 Chinese skullcap resembling the skin of half a watermelon

    德語 Kalotte (S)?

    網絡解釋

    瓜皮帽

    瓜皮帽為創立于明朝、流行于清朝的一種男式帽子,又稱西瓜帽、瓜殼帽、小帽子。明代多稱小帽。來源于相傳為明太祖所創的六合帽,取六和一統、天下歸一之意,全稱六合一統帽,沒有帽正,一般是平民所帶。
    據葉紹袁(1589--1648)《啟禎記聞錄》記蘇州地區的改服稱:“(順治三年)十一月初,復嚴衣帽之禁。大袖每加撲責,巾即扯毀。由是舉監生儒皆小帽,士庶漫無分別。”
    所以在清朝,小帽廣為流行,清代瓜皮帽分成六瓣,形狀如半個西瓜皮。無檐、窄檐或包有裝飾窄邊,多為黑色的綢、呢絨或紗制做。頂上可飾有各種顏色和材料的結子,前面釘飾物以辨別前后。
    瓜皮帽

    “瓜皮帽”的單字解釋

    】:1.蔓生植物,葉子像手掌,花多是黃色;果實可以吃。種類很多,如西瓜、南瓜、冬瓜、黃瓜等。2.這種植物的果實。3.(Guā)姓。
    】:1.人或生物體表面的一層組織:牛皮。蕎麥皮。碰掉了一塊皮。2.皮子:皮箱。皮鞋。皮襖。3.包在或圍在外面的一層東西:包袱皮兒。新書最好包上皮兒。4.(皮兒)表面:地皮。水皮兒。5.(皮兒)某些薄片狀的東西:鉛皮。豆腐皮兒。6.有韌性的:皮糖。7.酥脆的東西受潮后變韌:花生放皮了,吃起來不香了。8.頑皮:調皮。這孩子真皮。9.由于受申斥或責罰次數過多而感覺無所謂:老挨說,他早就皮了。10.姓。
    】:1.帽子:呢帽。草帽。衣帽整齊。2.(帽兒)罩或套在器物上頭,作用或形狀像帽子的東西:筆帽兒。螺絲帽兒。籠屜帽兒。

    “瓜皮帽”的相關詞語

    * 瓜皮帽的讀音是:guā pí mào,瓜皮帽的意思:瓜皮帽 瓜皮帽為創立于明朝、流行于清朝的一種男式帽子,又稱西瓜帽、瓜殼帽、小帽子。明代多稱小帽。來源于相傳為明太祖所創的六合帽,取六和一統、天下歸一之意,全稱六合一統帽,沒有帽正,一般是平民所帶。 據葉紹袁(1589--1648)《啟禎記聞錄》記蘇州地區的改服稱:“(順治三年)十一月初,復嚴衣帽之禁。大袖每加撲責,巾即扯毀。由是舉監生儒皆小帽,士庶漫無分別。” 所以在清朝,小帽廣為流行,清代瓜皮帽分成六瓣,形狀如半個西瓜皮。無檐、窄檐或包有裝飾窄邊,多為黑色的綢、呢絨或紗制做。頂上可飾有各種顏色和材料的結子,前面釘飾物以辨別前后。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