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霸的讀音 王霸的意思
王霸 (東漢名將、云臺二十八將之一)王霸(?—59年),字元伯,漢族,潁川潁陽(今河南許昌西南襄城縣)人,東漢將領,云臺二十八將之一。王霸生性喜歡法律,初為監獄官。光武帝路過潁陽時,王霸歸附光武帝,隨光武帝打敗王尋、王邑。 公元23年,光武帝任大司馬,以王霸為功曹令史。公元24年,因殺王郎之功,封王鄉侯。公元25年,光武帝即位,拜任王霸為偏將軍。公元26年,改封富波侯。 公元28年,大敗敵軍蘇茂、周建。公元29年,拜任討虜將軍。公元32年,攻打榮陽、中牟盜賊,全部攻克。公元33年,拜任上谷太守。 公元34年,王霸與吳漢等四位將軍率領六萬人,打敗盧芳部將賈覽及匈奴聯軍。公元37年,改封向侯。當時,盧芳和匈奴、烏桓聯合,王霸總計和匈奴、烏桓大小幾十上百次交戰,很熟悉邊疆軍事,多次上書說應與匈奴結親講和,又建議由溫水漕運運輸,省去陸路運輸辛勞,建議都得到實行。公元54年,改封淮陵侯。公元59年,因病去世。 王霸 (漢語詞語)王霸,漢語詞匯。 拼音:wáng bà 釋義:1. 王業與霸業。2. 指能成就王霸之業的人。3. 王道與霸道。
- 王
- 霸
“王霸”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áng bà]
- 漢字注音:
- ㄨㄤˊ ㄅㄚ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王霸”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王霸 wángbà
[rule by justice and rule by force] 王:春秋時周天子為各諸侯國之共主,稱王。霸:諸侯國中的盟主,稱“霸”。比喻用正義和權力來統治
辭典解釋
王霸 wáng bà ㄨㄤˊ ㄅㄚˋ 王道與霸道。語本《孟子.公孫丑上》:「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后泛指登基為帝,統治天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使一代之制,共日月而長存,王霸之跡,并天地而久大。」《三國演義.第二○回》:「今明公威名日盛,何不乘此時行王霸之事?」
網絡解釋
王霸 (東漢名將、云臺二十八將之一)
王霸(?—59年),字元伯,漢族,潁川潁陽(今河南許昌西南襄城縣)人,東漢將領,云臺二十八將之一。王霸生性喜歡法律,初為監獄官。光武帝路過潁陽時,王霸歸附光武帝,隨光武帝打敗王尋、王邑。
公元23年,光武帝任大司馬,以王霸為功曹令史。公元24年,因殺王郎之功,封王鄉侯。公元25年,光武帝即位,拜任王霸為偏將軍。公元26年,改封富波侯。
公元28年,大敗敵軍蘇茂、周建。公元29年,拜任討虜將軍。公元32年,攻打榮陽、中牟盜賊,全部攻克。公元33年,拜任上谷太守。
公元34年,王霸與吳漢等四位將軍率領六萬人,打敗盧芳部將賈覽及匈奴聯軍。公元37年,改封向侯。當時,盧芳和匈奴、烏桓聯合,王霸總計和匈奴、烏桓大小幾十上百次交戰,很熟悉邊疆軍事,多次上書說應與匈奴結親講和,又建議由溫水漕運運輸,省去陸路運輸辛勞,建議都得到實行。公元54年,改封淮陵侯。公元59年,因病去世。
王霸 (漢語詞語)
王霸,漢語詞匯。
拼音:wáng bà
釋義:1. 王業與霸業。2. 指能成就王霸之業的人。3. 王道與霸道。
“王霸”的單字解釋
【王】:[wáng]1.君主;最高統治者:君王。國王。女王。2.封建社會的最高爵位:王爵。親王。王侯。3.首領;頭目:占山為王。擒賊先擒王。4.同類中居首位的或特別大的:蜂王。蟻王。王蛇。花中之王。5.輩分高:王父(祖父)。王母(祖母)。6.最強的:王水。王牌。7.姓。[wàng]古代稱君主有天下:王天下。
【霸】:1.依靠權勢蠻橫地欺壓群眾的壞人:惡霸。2.霸占:軍閥混戰,各霸一方。3.古代諸侯聯盟的首領:春秋五霸。4.指霸權主義:反帝反殖反霸。
“王霸”的相關成語
“王霸”的相關詞語
“王霸”造句
一直渴望能有滿身王霸之氣的一天,卻不知道他早就走上了國士無雙的路上,一路奔跑,一騎絕塵。
對于孫叔敖與楚莊王霸業的關系,古人早有確評,《呂氏春秋》說,“(孫叔敖)使莊王功績著乎竹帛,傳乎后世”。
呵,能有什么事?在我王霸之氣下你堂弟對我納頭就拜,現在已經是我小弟了。
會稽嚴陵,未可名屈;太原王霸,終以病歸。
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楫芒碭隆準公;高談王霸驚人耳,輟洗延坐欽英風;東下齊城七十二,天下無人能繼蹤。
不是說虎軀一振,王霸之氣一放,謀臣猛將都會來的。
等到陳友諒已滅,張士誠垂亡,朱元璋亟待建立帝王霸業,若繼續使用龍鳳年號,對自己的發展不利。
邪惡的笑容使我散發出一股王霸之氣。
王霸膽見狀便尷尬一笑,他可不敢在張勇面前放肆,只不過他跟張家子弟中,關系最好的就是跟他臭味相投的張建仁。
王霸的五萬大軍已抵達安定郡彭陽縣,與歸縣的三萬兵馬對持,此時,劉峰東進北地的消息已傳入馬嶺縣,鬧得人心惶惶。
* 王霸的讀音是:wáng bà,王霸的意思:王霸 (東漢名將、云臺二十八將之一)王霸(?—59年),字元伯,漢族,潁川潁陽(今河南許昌西南襄城縣)人,東漢將領,云臺二十八將之一。王霸生性喜歡法律,初為監獄官。光武帝路過潁陽時,王霸歸附光武帝,隨光武帝打敗王尋、王邑。 公元23年,光武帝任大司馬,以王霸為功曹令史。公元24年,因殺王郎之功,封王鄉侯。公元25年,光武帝即位,拜任王霸為偏將軍。公元26年,改封富波侯。 公元28年,大敗敵軍蘇茂、周建。公元29年,拜任討虜將軍。公元32年,攻打榮陽、中牟盜賊,全部攻克。公元33年,拜任上谷太守。 公元34年,王霸與吳漢等四位將軍率領六萬人,打敗盧芳部將賈覽及匈奴聯軍。公元37年,改封向侯。當時,盧芳和匈奴、烏桓聯合,王霸總計和匈奴、烏桓大小幾十上百次交戰,很熟悉邊疆軍事,多次上書說應與匈奴結親講和,又建議由溫水漕運運輸,省去陸路運輸辛勞,建議都得到實行。公元54年,改封淮陵侯。公元59年,因病去世。 王霸 (漢語詞語)王霸,漢語詞匯。 拼音:wáng bà 釋義:1. 王業與霸業。2. 指能成就王霸之業的人。3. 王道與霸道。
基本解釋
王霸 wángbà
[rule by justice and rule by force] 王:春秋時周天子為各諸侯國之共主,稱王。霸:諸侯國中的盟主,稱“霸”。比喻用正義和權力來統治
辭典解釋
王霸 wáng bà ㄨㄤˊ ㄅㄚˋ王道與霸道。語本《孟子.公孫丑上》:「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后泛指登基為帝,統治天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使一代之制,共日月而長存,王霸之跡,并天地而久大。」《三國演義.第二○回》:「今明公威名日盛,何不乘此時行王霸之事?」
王霸 (東漢名將、云臺二十八將之一)
王霸(?—59年),字元伯,漢族,潁川潁陽(今河南許昌西南襄城縣)人,東漢將領,云臺二十八將之一。王霸生性喜歡法律,初為監獄官。光武帝路過潁陽時,王霸歸附光武帝,隨光武帝打敗王尋、王邑。公元23年,光武帝任大司馬,以王霸為功曹令史。公元24年,因殺王郎之功,封王鄉侯。公元25年,光武帝即位,拜任王霸為偏將軍。公元26年,改封富波侯。
公元28年,大敗敵軍蘇茂、周建。公元29年,拜任討虜將軍。公元32年,攻打榮陽、中牟盜賊,全部攻克。公元33年,拜任上谷太守。
公元34年,王霸與吳漢等四位將軍率領六萬人,打敗盧芳部將賈覽及匈奴聯軍。公元37年,改封向侯。當時,盧芳和匈奴、烏桓聯合,王霸總計和匈奴、烏桓大小幾十上百次交戰,很熟悉邊疆軍事,多次上書說應與匈奴結親講和,又建議由溫水漕運運輸,省去陸路運輸辛勞,建議都得到實行。公元54年,改封淮陵侯。公元59年,因病去世。
王霸 (漢語詞語)
王霸,漢語詞匯。拼音:wáng bà
釋義:1. 王業與霸業。2. 指能成就王霸之業的人。3. 王道與霸道。

【王】:[wáng]1.君主;最高統治者:君王。國王。女王。2.封建社會的最高爵位:王爵。親王。王侯。3.首領;頭目:占山為王。擒賊先擒王。4.同類中居首位的或特別大的:蜂王。蟻王。王蛇。花中之王。5.輩分高:王父(祖父)。王母(祖母)。6.最強的:王水。王牌。7.姓。[wàng]古代稱君主有天下:王天下。
【霸】:1.依靠權勢蠻橫地欺壓群眾的壞人:惡霸。2.霸占:軍閥混戰,各霸一方。3.古代諸侯聯盟的首領:春秋五霸。4.指霸權主義:反帝反殖反霸。
一直渴望能有滿身王霸之氣的一天,卻不知道他早就走上了國士無雙的路上,一路奔跑,一騎絕塵。
對于孫叔敖與楚莊王霸業的關系,古人早有確評,《呂氏春秋》說,“(孫叔敖)使莊王功績著乎竹帛,傳乎后世”。
呵,能有什么事?在我王霸之氣下你堂弟對我納頭就拜,現在已經是我小弟了。
會稽嚴陵,未可名屈;太原王霸,終以病歸。
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楫芒碭隆準公;高談王霸驚人耳,輟洗延坐欽英風;東下齊城七十二,天下無人能繼蹤。
不是說虎軀一振,王霸之氣一放,謀臣猛將都會來的。
等到陳友諒已滅,張士誠垂亡,朱元璋亟待建立帝王霸業,若繼續使用龍鳳年號,對自己的發展不利。
邪惡的笑容使我散發出一股王霸之氣。
王霸膽見狀便尷尬一笑,他可不敢在張勇面前放肆,只不過他跟張家子弟中,關系最好的就是跟他臭味相投的張建仁。
王霸的五萬大軍已抵達安定郡彭陽縣,與歸縣的三萬兵馬對持,此時,劉峰東進北地的消息已傳入馬嶺縣,鬧得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