犎怎么讀 犎的意思
“犎”字共有1個讀音:
[fēng]

漢字 | 犎 |
---|---|
讀音 |
|
注音 | ㄈㄥ |
部首 | [牛] 牛字部 |
筆畫 | 總筆畫:13 部外:9 |
異體字 | ? |
字形結構 | 上下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728E |
其它編碼 | 五筆:fffh|fffg 倉頡:gihq 鄭碼:bbdm 四角:44500 |
筆順編碼 | 1211211243112 |
筆順筆畫 | 一丨一一丨一一丨丶ノ一一丨 |
筆順名稱 | 橫 豎 橫 橫 豎 提 橫 豎鉤 點 撇 橫 橫 豎 |
犎字的意思
一種頸上高起的野牛。
犎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犎
fēng ㄈㄥˉ
◎ 〔犎牛〕一種野牛,背上肉突起,像駝峰,如“西域諸國獻汗血馬、火浣布、犎犎、孔雀、巨象及諸珍異二百馀品。”
英語
the zebu, or humped-ox
法語 zébu,indicus cattle,boeuf bossu
犎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犎 fēng
〈名〉
犎牛,古書上指一種背部隆起的野牛 [bison]
西域諸國獻汗血馬、火浣布、犎牛、孔雀、巨象及諸珍異二百余品。——《晉書》
犎字的辭典解釋
犎ㄈㄥfēng名
犎牛:古代一種背上肉隆起像駱駝的野牛。《爾雅·釋畜》「犦牛」句下晉·郭璞·注:「即犎牛也。領上肉犦胅起,高二尺許,狀如橐駝,肉鞍一邊,健行者日三百余里,今交州合浦徐聞縣出此牛。」
康熙字典解釋
犎【巳集下】【牛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9畫
《廣韻》甫容切《集韻》《韻會》方容切,??音封。《玉篇》野牛也。《集韻》牛名。領上肉犦胅起如橐駞。《爾雅·釋畜註》犦牛,卽犎牛。《司馬相如·上林賦》庸旄貘犛。《註》師古曰:庸牛,卽今之犎牛。
又或作封。《前漢·西域傳》罽賔出封牛。《註》師古曰:封牛,項上隆起者也。亦作峰。《後漢·順帝紀》疏勒國獻獅子封牛。《註》封牛,其領上肉隆起若封然,因以名之。卽今之峰牛。《集韻》或作?。
說文解字解釋
* 網站為您提供犎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