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道的讀音 爭道的意思
爭道 爭道,漢語,一指爭棋路。《史記·刺客列傳》有記載;也指下棋。《新唐書·張易之傳》有記載;也指爭占道路。《東觀漢記·馮異傳》有記載。
- 爭
- 道
“爭道”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hēng dào]
- 漢字注音:
- ㄓㄥ ㄉㄠˋ
- 簡繁字形:
- 爭道
- 是否常用:
- 否
“爭道”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爭棋路。 2.指下棋。 3.爭占道路。 辭典解釋
爭道 zhēng dào ㄓㄥ ㄉㄠˋ 爭搶行進道路。
如:「這些駕駛不顧行車安全,竟在雙線上爭道而行。」
下棋時爭搶棋路的位置。
《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魯句踐與荊軻博,爭道,魯句踐怒而叱之。」
網絡解釋
爭道
爭道,漢語,一指爭棋路。《史記·刺客列傳》有記載;也指下棋。《新唐書·張易之傳》有記載;也指爭占道路。《東觀漢記·馮異傳》有記載。
“爭道”的單字解釋
【爭】:1.“爭”的繁體字。2.奪取、互不相讓。《左傳?隱公十一年》:“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潁考叔挾輈以走。”《北史?卷二十二?長孫道生傳》:“嘗有二鵰,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晟,請射取之。”3.較量﹑競爭。《書經?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4.辯論:“據理力爭”。《左傳?昭公六年》:“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徵於書。”《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此難以口舌爭也。”5.相差﹑差別。唐?杜荀鶴《自遣詩》:“百年身後一丘土,貧富高低爭幾多。”《水滸傳?第六十九回》:“我這行院人家坑陷了千千萬萬的人,豈爭他一個?”6.規勸。同“諍”。《呂氏春秋?仲春紀?功名》:“關龍逢﹑王子比干能以要領之死,爭其上之過。”7.如何。同“怎”。唐?韓偓《哭花詩》:“若是有情爭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元?鍾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間套?梁州曲》:“爭奈灰容土貌,缺齒重頤。”
【道】:1.道路:鐵道。大道。人行道。羊腸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徑:河道。下水道。黃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義。5.技藝;技術:醫道。茶道。花道。書道。6.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尊師重道。傳道。衛道士。7.屬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組織:一貫道。9.線條;細長的痕跡:畫了兩條橫道兒,一條斜道兒。10.姓。11.我國歷史上行政區域的名稱。在唐代相當于現在的省,清代和民國初年在省的下面設道。12.某些國家行政區域的名稱。13.說:道白。能說會道。一語道破。14.用語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謝。15.說(跟文言“曰”相當,多見于早期白話)。16.以為;認為: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
“爭道”的相關詞語
* 爭道的讀音是:zhēng dào,爭道的意思:爭道 爭道,漢語,一指爭棋路。《史記·刺客列傳》有記載;也指下棋。《新唐書·張易之傳》有記載;也指爭占道路。《東觀漢記·馮異傳》有記載。
基本解釋
1.爭棋路。 2.指下棋。 3.爭占道路。辭典解釋
爭道 zhēng dào ㄓㄥ ㄉㄠˋ爭搶行進道路。
如:「這些駕駛不顧行車安全,竟在雙線上爭道而行。」
下棋時爭搶棋路的位置。
《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魯句踐與荊軻博,爭道,魯句踐怒而叱之。」
爭道
爭道,漢語,一指爭棋路。《史記·刺客列傳》有記載;也指下棋。《新唐書·張易之傳》有記載;也指爭占道路。《東觀漢記·馮異傳》有記載。【爭】:1.“爭”的繁體字。2.奪取、互不相讓。《左傳?隱公十一年》:“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潁考叔挾輈以走。”《北史?卷二十二?長孫道生傳》:“嘗有二鵰,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晟,請射取之。”3.較量﹑競爭。《書經?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4.辯論:“據理力爭”。《左傳?昭公六年》:“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徵於書。”《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此難以口舌爭也。”5.相差﹑差別。唐?杜荀鶴《自遣詩》:“百年身後一丘土,貧富高低爭幾多。”《水滸傳?第六十九回》:“我這行院人家坑陷了千千萬萬的人,豈爭他一個?”6.規勸。同“諍”。《呂氏春秋?仲春紀?功名》:“關龍逢﹑王子比干能以要領之死,爭其上之過。”7.如何。同“怎”。唐?韓偓《哭花詩》:“若是有情爭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元?鍾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間套?梁州曲》:“爭奈灰容土貌,缺齒重頤。”
【道】:1.道路:鐵道。大道。人行道。羊腸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徑:河道。下水道。黃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義。5.技藝;技術:醫道。茶道。花道。書道。6.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尊師重道。傳道。衛道士。7.屬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組織:一貫道。9.線條;細長的痕跡:畫了兩條橫道兒,一條斜道兒。10.姓。11.我國歷史上行政區域的名稱。在唐代相當于現在的省,清代和民國初年在省的下面設道。12.某些國家行政區域的名稱。13.說:道白。能說會道。一語道破。14.用語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謝。15.說(跟文言“曰”相當,多見于早期白話)。16.以為;認為: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