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回避的讀音 無所回避的意思
【解釋】回避:避忌。沒有什么避忌或諱言的。【出處】《后漢書·蔡茂傳》:“茂輒糾案,無所回避。”【示例】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辭多瓷肆,~,然得無惡其不文耶? ◎章炳麟《革命軍序》
- 無
- 所
- 回
- 避
“無所回避”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ú suǒ huí bì]
- 漢字注音:
- ㄨˊ ㄙㄨㄛˇ ㄏㄨㄟˊ ㄅㄧ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無所回避”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沒有什么需要避開的。形容處事剛直無所避忌。
網絡解釋
【解釋】回避:避忌。沒有什么避忌或諱言的。
【出處】《后漢書·蔡茂傳》:“茂輒糾案,無所回避。”
【示例】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辭多瓷肆,~,然得無惡其不文耶? ◎章炳麟《革命軍序》
“無所回避”的單字解釋
【無】:同“無”。
【所】:1.處所:場所。住所。各得其所。2.明代駐兵的地點,大的叫千戶所,小的叫百戶所(后來只用于地名):海陽所(在山東)。前所(在浙江)。后所(在山西)。沙后所(在遼寧)。3.用作機關或其他辦事地方的名稱:研究所。派出所。診療所。指揮所。招待所。4.a)用于房屋:這所房子。b)用于學校等:一所醫院。兩所學校。5.姓。6.跟“為”或“被”合用,表示被動:為人所笑。看問題片面,容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7.用在做定語的主謂結構的動詞前面,表示中心詞是受事:我所認識的人。大家所提的意見。8.用在“是…的”中的名詞、代詞和動詞之間,強調施事和動作的關系:全國的形勢,是同志們所關心的。9.用在動詞前面,跟動詞構成體詞結構:各盡所能。聞所未聞。
【回】:1.曲折環繞:回旋。巡回。迂回。回形針。峰回路轉。2.從別處到原來的地方;還:回家。回鄉。送回原處。3.掉轉:回頭。回過身來。4.答復;回報:回信。回敬。5.回稟。6.謝絕(邀請);退掉(預定的酒席等);辭去(伙計、傭工):送來的禮物都回了。7.指事情、動作的次數:來了一回。聽過兩回。那是另一回事。8.說書的一個段落,章回小說的一章:一百二十回抄本《紅樓夢》。9.回族:回民。10.姓。11.趨向動詞。用在動詞后面,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從別處到原處:從郵局取回一個包裹。書報閱后,請放回原處。
【避】:1.躲開;回避:退避。避而不談。避一會兒雨。2.防止:避孕。避雷針。
“無所回避”的相關詞語
* 無所回避的讀音是:wú suǒ huí bì,無所回避的意思:【解釋】回避:避忌。沒有什么避忌或諱言的。【出處】《后漢書·蔡茂傳》:“茂輒糾案,無所回避。”【示例】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辭多瓷肆,~,然得無惡其不文耶? ◎章炳麟《革命軍序》
基本解釋
沒有什么需要避開的。形容處事剛直無所避忌。【解釋】回避:避忌。沒有什么避忌或諱言的。
【出處】《后漢書·蔡茂傳》:“茂輒糾案,無所回避。”
【示例】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辭多瓷肆,~,然得無惡其不文耶? ◎章炳麟《革命軍序》
【無】:同“無”。
【所】:1.處所:場所。住所。各得其所。2.明代駐兵的地點,大的叫千戶所,小的叫百戶所(后來只用于地名):海陽所(在山東)。前所(在浙江)。后所(在山西)。沙后所(在遼寧)。3.用作機關或其他辦事地方的名稱:研究所。派出所。診療所。指揮所。招待所。4.a)用于房屋:這所房子。b)用于學校等:一所醫院。兩所學校。5.姓。6.跟“為”或“被”合用,表示被動:為人所笑。看問題片面,容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7.用在做定語的主謂結構的動詞前面,表示中心詞是受事:我所認識的人。大家所提的意見。8.用在“是…的”中的名詞、代詞和動詞之間,強調施事和動作的關系:全國的形勢,是同志們所關心的。9.用在動詞前面,跟動詞構成體詞結構:各盡所能。聞所未聞。
【回】:1.曲折環繞:回旋。巡回。迂回。回形針。峰回路轉。2.從別處到原來的地方;還:回家。回鄉。送回原處。3.掉轉:回頭。回過身來。4.答復;回報:回信。回敬。5.回稟。6.謝絕(邀請);退掉(預定的酒席等);辭去(伙計、傭工):送來的禮物都回了。7.指事情、動作的次數:來了一回。聽過兩回。那是另一回事。8.說書的一個段落,章回小說的一章:一百二十回抄本《紅樓夢》。9.回族:回民。10.姓。11.趨向動詞。用在動詞后面,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從別處到原處:從郵局取回一個包裹。書報閱后,請放回原處。
【避】:1.躲開;回避:退避。避而不談。避一會兒雨。2.防止:避孕。避雷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