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耗的讀音 火耗的意思
火耗 “火耗”起于明代萬歷年間,原指碎銀熔化重鑄為銀錠時的折耗。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賦稅一律征銀上交國庫,把百姓交的碎銀熔化重鑄為上交的銀錠就有了火耗。征稅時加征的“火耗”大于實際“火耗”,差額就歸官員了。清初的官員沿用了這種做法。而且,“火耗”不斷加重:一般州縣的火耗,每兩達二三錢,甚至四五錢。偏僻的州縣賦稅少,火耗數倍于正賦。雖然順治、康熙年間也發過禁令,但并不起作用,以后也就默認了。
- 火
- 耗
“火耗”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uǒ hào]
- 漢字注音:
- ㄏㄨㄛˇ ㄏㄠ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火耗”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指鑄造錢幣時金屬的損耗。 2.元代于產金地征稅時,往往多于應征數,以為鑄幣時的損耗。明清時指賦稅正項之外加征的稅額。 辭典解釋
火耗 huǒ hào ㄏㄨㄛˇ ㄏㄠˋ 碎銀經火镕鑄成銀錠或元寶過程中,所生的損耗。亦指州縣政府為彌補鑄幣損耗而征 收的附加稅。見《文獻通考.卷九.錢幣考》。
額外的需索。
《醒世姻緣傳.第八二回》:「倒還有幾兩多余,被兵馬司勒了加二的火耗。」
網絡解釋
火耗
“火耗”起于明代萬歷年間,原指碎銀熔化重鑄為銀錠時的折耗。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賦稅一律征銀上交國庫,把百姓交的碎銀熔化重鑄為上交的銀錠就有了火耗。征稅時加征的“火耗”大于實際“火耗”,差額就歸官員了。清初的官員沿用了這種做法。而且,“火耗”不斷加重:一般州縣的火耗,每兩達二三錢,甚至四五錢。偏僻的州縣賦稅少,火耗數倍于正賦。雖然順治、康熙年間也發過禁令,但并不起作用,以后也就默認了。
“火耗”的單字解釋
【火】:1.燃燒,物質燃燒時所發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燭。火源。火焰。煙火。火中取栗(喻為別人冒險出力,而自己吃虧上當,毫無所獲)。2.緊急:火速。十萬火急。3.指槍炮彈藥等:火藥。火炮。4.發怒,怒氣:火暴。火性。5.中醫指發炎、紅腫、煩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6.形容紅色的:火紅。火腿。7.古代軍隊組織,一火十個人。8.姓。
【耗】:1.減損,消耗:損耗。油耗。他們談了一晚上,把燈里的油都耗干了。2.拖延:耗時間。3.音信(現多指壞的):噩(è)耗。
“火耗”的相關詞語
* 火耗的讀音是:huǒ hào,火耗的意思:火耗 “火耗”起于明代萬歷年間,原指碎銀熔化重鑄為銀錠時的折耗。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賦稅一律征銀上交國庫,把百姓交的碎銀熔化重鑄為上交的銀錠就有了火耗。征稅時加征的“火耗”大于實際“火耗”,差額就歸官員了。清初的官員沿用了這種做法。而且,“火耗”不斷加重:一般州縣的火耗,每兩達二三錢,甚至四五錢。偏僻的州縣賦稅少,火耗數倍于正賦。雖然順治、康熙年間也發過禁令,但并不起作用,以后也就默認了。
基本解釋
1.指鑄造錢幣時金屬的損耗。 2.元代于產金地征稅時,往往多于應征數,以為鑄幣時的損耗。明清時指賦稅正項之外加征的稅額。辭典解釋
火耗 huǒ hào ㄏㄨㄛˇ ㄏㄠˋ碎銀經火镕鑄成銀錠或元寶過程中,所生的損耗。亦指州縣政府為彌補鑄幣損耗而征 收的附加稅。見《文獻通考.卷九.錢幣考》。
額外的需索。
《醒世姻緣傳.第八二回》:「倒還有幾兩多余,被兵馬司勒了加二的火耗。」
火耗
“火耗”起于明代萬歷年間,原指碎銀熔化重鑄為銀錠時的折耗。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賦稅一律征銀上交國庫,把百姓交的碎銀熔化重鑄為上交的銀錠就有了火耗。征稅時加征的“火耗”大于實際“火耗”,差額就歸官員了。清初的官員沿用了這種做法。而且,“火耗”不斷加重:一般州縣的火耗,每兩達二三錢,甚至四五錢。偏僻的州縣賦稅少,火耗數倍于正賦。雖然順治、康熙年間也發過禁令,但并不起作用,以后也就默認了。【火】:1.燃燒,物質燃燒時所發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燭。火源。火焰。煙火。火中取栗(喻為別人冒險出力,而自己吃虧上當,毫無所獲)。2.緊急:火速。十萬火急。3.指槍炮彈藥等:火藥。火炮。4.發怒,怒氣:火暴。火性。5.中醫指發炎、紅腫、煩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6.形容紅色的:火紅。火腿。7.古代軍隊組織,一火十個人。8.姓。
【耗】:1.減損,消耗:損耗。油耗。他們談了一晚上,把燈里的油都耗干了。2.拖延:耗時間。3.音信(現多指壞的):噩(è)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