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劇的讀音 湘劇的意思
湘劇 是湖南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流行于長沙、湘潭一帶,主要流行于“長沙府十二屬”,即長沙、善化、湘陰,醴陵、湘潭、湘鄉、寧鄉、益陽、攸縣、安化、茶陵)湘南東部17個縣市,江西與湖南毗鄰的北起修水、南至吉安的各縣,廣東的坪石、岐門、樂昌、桂頭、犁市、韶關等地。當時民間習稱為“大戲班子”、“長沙班子”或“湘潭班子”,。一度被稱為“長沙湘劇”。湘劇源出于明代的弋陽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黃等聲腔,形成一個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亂彈的多聲腔劇種。劇目以高腔、亂彈為主,與民間藝術和地方語言巧妙結合,富有湖南民間地方特色,如《琵琶記》、《白兔記》、《拜月記》等。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湘
- 劇
“湘劇”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iāng jù]
- 漢字注音:
- ㄒㄧㄤ ㄐㄩˋ
- 簡繁字形:
- 湘劇
- 是否常用:
- 否
“湘劇”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湘劇 xiāngjù
[Hunan opera] 湖南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分長沙湘劇,衡陽湘劇,常德湘劇等
網絡解釋
湘劇
是湖南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流行于長沙、湘潭一帶,主要流行于“長沙府十二屬”,即長沙、善化、湘陰,醴陵、湘潭、湘鄉、寧鄉、益陽、攸縣、安化、茶陵)湘南東部17個縣市,江西與湖南毗鄰的北起修水、南至吉安的各縣,廣東的坪石、岐門、樂昌、桂頭、犁市、韶關等地。當時民間習稱為“大戲班子”、“長沙班子”或“湘潭班子”,。一度被稱為“長沙湘劇”。湘劇源出于明代的弋陽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黃等聲腔,形成一個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亂彈的多聲腔劇種。劇目以高腔、亂彈為主,與民間藝術和地方語言巧妙結合,富有湖南民間地方特色,如《琵琶記》、《白兔記》、《拜月記》等。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湘劇”的單字解釋
“湘劇”的相關詞語
* 湘劇的讀音是:xiāng jù,湘劇的意思:湘劇 是湖南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流行于長沙、湘潭一帶,主要流行于“長沙府十二屬”,即長沙、善化、湘陰,醴陵、湘潭、湘鄉、寧鄉、益陽、攸縣、安化、茶陵)湘南東部17個縣市,江西與湖南毗鄰的北起修水、南至吉安的各縣,廣東的坪石、岐門、樂昌、桂頭、犁市、韶關等地。當時民間習稱為“大戲班子”、“長沙班子”或“湘潭班子”,。一度被稱為“長沙湘劇”。湘劇源出于明代的弋陽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黃等聲腔,形成一個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亂彈的多聲腔劇種。劇目以高腔、亂彈為主,與民間藝術和地方語言巧妙結合,富有湖南民間地方特色,如《琵琶記》、《白兔記》、《拜月記》等。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解釋
湘劇 xiāngjù
[Hunan opera] 湖南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分長沙湘劇,衡陽湘劇,常德湘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