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議的讀音 清議的意思
清議 清議:東漢歷史事件 清議:漢語詞語 清議 (漢語詞語)清議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qīng yì,是指公正的議論。
- 清
- 議
“清議”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qīng yì]
- 漢字注音:
- ㄑㄧㄥ ㄧˋ
- 簡繁字形:
- 清議
- 是否常用:
- 是
“清議”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清議 qīngyì
[just comment] 公正的議論
其犯鄉論清議、贓污淫盜,一皆蕩滌。——《南史·宋武帝紀》
辭典解釋
清議 qīng yì ㄑㄧㄥ ㄧˋ 對時政或政治人物的批評議論。
《三國志.卷五十七.吳書.張溫傳》:「艷性狷厲,好為清議。」
網絡解釋
清議
清議:東漢歷史事件
清議:漢語詞語
清議 (漢語詞語)
清議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qīng yì,是指公正的議論。
“清議”的單字解釋
【清】:1.潔凈;清澄。與“濁”相對: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敵我。說清道理。3.查點:清倉。4.寂靜:清幽。5.盡;完;一點不留:清除。6.不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1616年(明萬歷四十四年)女真族努爾哈赤在中國東北部建立后金政權。1636年其子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入關,定都北京,逐步統一全國。1911年(清宣統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年來的君主制度。
【議】:1.討論;商量:自報公議。2.意見:建議。提議。3.評論:物議。無可非議。
“清議”的相關成語
“清議”的相關詞語
“清議”造句
凡仕而兼商者,亦尚畏清議而不敢公然為之,隱匿托名以避眾謗。
事后,曾國藩“外慚清議,內疚神明”《曾國藩家書》。
天津教案后,曾國藩曾感嘆自己“內疚神明,外慚清議”。
群謗叢集,曾氏愧悔無已,在寫給朋友的信中說“外慚清議,內疚神明”。
如五代清議亡,士大夫盡失忠義之氣;而宋朝清議之風復起,士大夫遂“以名節為高”,仁人志士能做到臨難不屈。
這樣才能讓片面追求政績者,“上犯清議,下違律例,內疚神明”,環保意識才能真正樹立起來。
置州都者,本取州里清議咸所歸服,將以鎮異同,一言議也。
無其罪而虛受惡名者,蠹魚也;有其罪而恒逃清議者,蜘蛛也。
自古秦人“慕經學、重處士、持清議”又“性剛好斗,負氣健訟”,秦腔就是這種性格的表現方式,所以,演出這種負氣訴訟的戲,別的劇種很難與秦腔相比。
他在“內疚神明,外慚清議”中度過生命中的最后兩年。
* 清議的讀音是:qīng yì,清議的意思:清議 清議:東漢歷史事件 清議:漢語詞語 清議 (漢語詞語)清議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qīng yì,是指公正的議論。
基本解釋
清議 qīngyì
[just comment] 公正的議論
其犯鄉論清議、贓污淫盜,一皆蕩滌。——《南史·宋武帝紀》
辭典解釋
清議 qīng yì ㄑㄧㄥ ㄧˋ對時政或政治人物的批評議論。
《三國志.卷五十七.吳書.張溫傳》:「艷性狷厲,好為清議。」
清議
清議:東漢歷史事件清議:漢語詞語
清議 (漢語詞語)
清議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qīng yì,是指公正的議論。
【清】:1.潔凈;清澄。與“濁”相對: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敵我。說清道理。3.查點:清倉。4.寂靜:清幽。5.盡;完;一點不留:清除。6.不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1616年(明萬歷四十四年)女真族努爾哈赤在中國東北部建立后金政權。1636年其子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入關,定都北京,逐步統一全國。1911年(清宣統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年來的君主制度。
【議】:1.討論;商量:自報公議。2.意見:建議。提議。3.評論:物議。無可非議。
凡仕而兼商者,亦尚畏清議而不敢公然為之,隱匿托名以避眾謗。
事后,曾國藩“外慚清議,內疚神明”《曾國藩家書》。
天津教案后,曾國藩曾感嘆自己“內疚神明,外慚清議”。
群謗叢集,曾氏愧悔無已,在寫給朋友的信中說“外慚清議,內疚神明”。
如五代清議亡,士大夫盡失忠義之氣;而宋朝清議之風復起,士大夫遂“以名節為高”,仁人志士能做到臨難不屈。
這樣才能讓片面追求政績者,“上犯清議,下違律例,內疚神明”,環保意識才能真正樹立起來。
置州都者,本取州里清議咸所歸服,將以鎮異同,一言議也。
無其罪而虛受惡名者,蠹魚也;有其罪而恒逃清議者,蜘蛛也。
自古秦人“慕經學、重處士、持清議”又“性剛好斗,負氣健訟”,秦腔就是這種性格的表現方式,所以,演出這種負氣訴訟的戲,別的劇種很難與秦腔相比。
他在“內疚神明,外慚清議”中度過生命中的最后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