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永樂窯的讀音 永樂窯的意思

    永樂窯 明永樂(1403—1424)時景德鎮官窯。制瓷工藝在元瓷基礎上有很多創新。胎質細膩潤滑,色潔白。厚胎較多,而以脫胎素白器名傳于世。器物造型以優美俊秀、厚薄適度為特點。大件器皿較少,圈足較低矮。著名典型器物有壓手杯、僧帽壺等。壓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畫雙獅滾球,球內有“大明永樂制”或“永樂年制”小篆。色釉以甜白、鮮紅、翠青等最著名。甜白釉質潔白、溫潤如玉、肥厚如脂;翠青釉薄而勻,色澤近于粉青,可與龍泉上品媲美。另有“影青”器,胎極薄,暗刻龍紋,表里均可映見,花紋微現青色,成就也很大。永樂窯裝飾手法多樣,有刻花、印花、劃花、青花、青花加金彩、里印外刻等,并新創彩錐拱樣。
    • yǒng
    • yáo

    “永樂窯”的讀音

    拼音讀音
    [yǒng lè yáo]
    漢字注音:
    ㄩㄥˇ ㄌㄜˋ ㄧㄠˊ
    簡繁字形:
    永樂窯
    是否常用:

    “永樂窯”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又名永窯。明永樂年間景德鎮官窯名。燒制的瓷器甚薄。以甜白最常見,半脫胎者最著名,鮮紅色最寶貴。所造壓手杯,式樣精妙,為傳世珍品。參閱清朱琰《陶說.永樂窯》。

    辭典解釋

    永樂窯  yǒng lè yáo  ㄩㄥˇ ㄌㄜˋ ㄧㄠˊ  

    明朝永樂年間景德鎮的官窯。所燒出的瓷器胎薄釉細,彩瓷顏色有青花、釉里紅及各單色釉。是明代最早的名窯。

    網絡解釋

    永樂窯

    明永樂(1403—1424)時景德鎮官窯。制瓷工藝在元瓷基礎上有很多創新。胎質細膩潤滑,色潔白。厚胎較多,而以脫胎素白器名傳于世。器物造型以優美俊秀、厚薄適度為特點。大件器皿較少,圈足較低矮。著名典型器物有壓手杯、僧帽壺等。壓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畫雙獅滾球,球內有“大明永樂制”或“永樂年制”小篆。色釉以甜白、鮮紅、翠青等最著名。甜白釉質潔白、溫潤如玉、肥厚如脂;翠青釉薄而勻,色澤近于粉青,可與龍泉上品媲美。另有“影青”器,胎極薄,暗刻龍紋,表里均可映見,花紋微現青色,成就也很大。永樂窯裝飾手法多樣,有刻花、印花、劃花、青花、青花加金彩、里印外刻等,并新創彩錐拱樣。

    “永樂窯”的單字解釋

    】:1.水長:江之永矣。2.副詞。久遠;永遠:永不掉隊。
    】:[lè]1.快樂:歡樂。樂事。樂不可支。心里樂得像開了花。2.樂于:樂此不疲。3.笑:他說了個笑話把大家逗樂了。4.姓(與Yuè不同姓)。[yuè]1.音樂:奏樂。樂器。2.姓(與Lè不同姓)。[yào]1.愛好,喜愛:知者~水,仁者~[lào]1.用于地名:~亭,在河北
    】:1.燒制磚瓦陶瓷等物的建筑物:磚窯。2.土法采煤開鑿的洞:煤窯。3.窯洞,在坡上挖成的供人居住的洞。

    “永樂窯”的相關詞語

    * 永樂窯的讀音是:yǒng lè yáo,永樂窯的意思:永樂窯 明永樂(1403—1424)時景德鎮官窯。制瓷工藝在元瓷基礎上有很多創新。胎質細膩潤滑,色潔白。厚胎較多,而以脫胎素白器名傳于世。器物造型以優美俊秀、厚薄適度為特點。大件器皿較少,圈足較低矮。著名典型器物有壓手杯、僧帽壺等。壓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畫雙獅滾球,球內有“大明永樂制”或“永樂年制”小篆。色釉以甜白、鮮紅、翠青等最著名。甜白釉質潔白、溫潤如玉、肥厚如脂;翠青釉薄而勻,色澤近于粉青,可與龍泉上品媲美。另有“影青”器,胎極薄,暗刻龍紋,表里均可映見,花紋微現青色,成就也很大。永樂窯裝飾手法多樣,有刻花、印花、劃花、青花、青花加金彩、里印外刻等,并新創彩錐拱樣。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