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氣海的讀音 氣海的意思

    氣海 氣海,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氣海別名脖胦、下盲、下氣海。屬任脈。盲之原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前皮支,腹壁淺動、靜脈分支和腹壁下動、靜脈分支。主治虛脫,厥逆,腹痛,泄瀉,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遺精,陽痿,遺尿,疝氣及尿潴留,尿路感染,腸梗阻等,具有強壯作用。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壯;或艾條灸15-30分鐘。
    • hǎi

    “氣海”的讀音

    拼音讀音
    [qì hǎi]
    漢字注音:
    ㄑㄧˋ ㄏㄞˇ
    簡繁字形:
    氣海
    是否常用:

    “氣海”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經絡穴位名。位于腹正中線臍下一寸五分處﹐屬任脈經。針灸本穴﹐主治月經不調﹑帶下﹑遺尿﹑虛弱等癥。 2.人體部位名﹐宗氣所聚處。膻中為上氣海﹐丹田為下氣海。

    辭典解釋

    氣海  qì hǎi  ㄑㄧˋ ㄏㄞˇ  

    人體經穴之一,在臍下一寸五分。按摩或針灸本穴,主治月經不調、帶下、遺尿、虛弱等癥。
    也稱為「脖胦」。

    中醫學上稱積于胸中的氣為宗氣,而宗氣在胸中積聚的處所就是氣海,可調節呼吸,貫通心脈。
    《舊唐書.卷一六五.柳公綽傳》:「公度善攝生,年八十余,步履輕便。或祈其術,曰:『吾初無術,但未嘗以元氣佐喜怒,氣海常溫耳。』」

    網絡解釋

    氣海

    氣海,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氣海別名脖胦、下盲、下氣海。屬任脈。盲之原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前皮支,腹壁淺動、靜脈分支和腹壁下動、靜脈分支。主治虛脫,厥逆,腹痛,泄瀉,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遺精,陽痿,遺尿,疝氣及尿潴留,尿路感染,腸梗阻等,具有強壯作用。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壯;或艾條灸15-30分鐘。

    “氣海”的單字解釋

    】:1.沒有一定的形狀、體積,能自由散布的物體:氣體。2.呼吸:沒氣了。氣厥。氣促。氣息。一氣呵成。3.自然界寒、曖、陰、晴等現象:氣候。氣溫。氣象。4.鼻子聞到的味:氣味。臭氣。5.人的精神狀態:氣概。氣節。氣魄。氣派。氣餒。6.怒,或使人發怒:不要氣我了。氣惱。氣盛(shèng)。忍氣吞聲。7.欺壓:受氣。8.中醫指能使人體器官發揮機能的動力:氣功。氣血。氣虛。9.中醫指某種癥象:痰氣。濕氣。10.景象:和氣。氣氛。氣韻(文章或書法繪畫的意境或韻味)。
    】:1.大洋靠近陸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連成一大片的很多同類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從外國來的:海棠。海棗。5.極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無目標地:海罵。她丟了支筆,海找。7.毫無節制地:海吃海喝。8.姓。

    “氣海”的相關成語

    “氣海”的相關詞語

    “氣海”造句

    陰霾的天氣海浪望風響應掀起狂潮,勇敢的海燕擊楫中流穿越怒濤。

    另外,在外框的上檐有用透氣海綿制成的透氣口,以使面部皮膚排出的熱氣散到鏡外,保證鏡面有良好的可視效果。

    治療組用指針氣海穴“益氣通經”為主,對照組采用常規推拿法。

    海上船務公司提供舢板、油駁進行油氣海上服務.

    更有妖族大圣傳法,氣海密境中仙蘭神草,芳香馥蜜,有詩情畫意的存在。

    大腸俞、肝俞、命門、腰陽關、水分、氣海、肺俞、關元等,每伏酌選6個穴位進行貼敷。

    腰部有督脈之命門穴,以及足太陽膀胱經的腎俞、氣海俞、大腸俞等穴,上述方法具有溫腎強腰、舒筋活血等作用。

    氣在身內,神安氣悔,氣海充盈,心安神定,如安而不散,則身存永年。

    而地府是氣海,修真者不屑于鍛煉人府身體,他們認為這是舍本求末的。

    足三里,神闕,關元,脾俞,氣海,百會,肺俞等。

    * 氣海的讀音是:qì hǎi,氣海的意思:氣海 氣海,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氣海別名脖胦、下盲、下氣海。屬任脈。盲之原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前皮支,腹壁淺動、靜脈分支和腹壁下動、靜脈分支。主治虛脫,厥逆,腹痛,泄瀉,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遺精,陽痿,遺尿,疝氣及尿潴留,尿路感染,腸梗阻等,具有強壯作用。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壯;或艾條灸15-30分鐘。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