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不我與的讀音 歲不我與的意思
【解釋】年歲是不等人的。表示應該及時奮起,有所作為。【出處】《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近義詞】時不我待【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分句;表示應該及時奮起,有所作為
- 歲
- 不
- 我
- 與
“歲不我與”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uì bù wǒ yǔ]
- 漢字注音:
- ㄙㄨㄟˋ ㄅㄨˋ ㄨㄛˇ ㄩˇ
- 簡繁字形:
- 歲不我與
- 是否常用:
- 是
“歲不我與”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歲不我與 suìbùwǒyǔ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時間不等待我們。嗟嘆時機錯過,追悔莫及。亦謂時間不多,須抓緊時機
辭典解釋
歲不我與 suì bù wǒ yǔ ㄙㄨㄟˋ ㄅㄨˋ ㄨㄛˇ ㄩˇ 時間不等待我們。比喻錯失時機,后悔莫及。《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晉書.卷五一.束晳傳》:「且歲不我與,時若奔駟,有來無反,難得易失。」也作「時不我與」。
英語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idiom)?
法語 (expr. idiom.)? le temps n'attend personne
網絡解釋
【解釋】年歲是不等人的。表示應該及時奮起,有所作為。
【出處】《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近義詞】時不我待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分句;表示應該及時奮起,有所作為
“歲不我與”的單字解釋
【歲】:1.年:“舊歲”、“歲歲平安”。《書經?堯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漢書?卷七十?陳湯傳》:“發民作城,日作五百人,二歲乃已。”2.時光:“歲月”。《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楚辭?宋玉?九辯》:“歲忽忽而遒盡兮,恐余壽之弗將。”3.年齡:“周歲”、“足歲”。《晉書?卷六十六?劉弘傳》:“侃與敏同郡,又同歲舉吏。”《北史?卷七十?柳遐傳》:“遐幼而爽邁,神彩嶷然,髫歲便有成人之量。”4.一年的穀物收成。《左傳?哀公十六年》:“國人望君,如望歲焉。”《漢書?卷五十八?卜式傳》:“往年西河歲惡,率齊人入粟。”5.量詞:(1)計算時間的單位。一歲等於一年:“數歲之間”。(2)計算年齡的單位:“孔子活了七十三歲。”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我】:自己:自我。忘我精神。
【與】:1.給予。2.獎賞。3.交付,償還。4.幫助;援助。5.同盟者;黨與。6.親附;陪從。7.隨著,依照。8.稱贊;贊揚。9.允許,許可。10.對付。11.當;敵。12.使。13.用。14.謂;叫做。15.為,是。16.製作。17.數,計算。18.等待。19.比得上。20.如同,好像。21.猶其。22.介詞。同,跟。23.介詞。以。24.介詞。替。25.介詞。把;將。26.介詞。被。27.介詞。於;在。28.介詞。向。29.介詞。從;由。30.連詞。和;及。31.連詞。與其。32.連詞。如果,假如。33.同“舉”。舉動;舉止。34.同“舉”。記錄;登記。35.同“舉”。推舉;選舉。參見“與能”。36.同“舉”。高舉,騰起。37.同“舉”。皆;全部。38.同“予”。仇視;憎恨。
“歲不我與”的相關詞語
* 歲不我與的讀音是:suì bù wǒ yǔ,歲不我與的意思:【解釋】年歲是不等人的。表示應該及時奮起,有所作為。【出處】《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近義詞】時不我待【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分句;表示應該及時奮起,有所作為
基本解釋
歲不我與 suìbùwǒyǔ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時間不等待我們。嗟嘆時機錯過,追悔莫及。亦謂時間不多,須抓緊時機
辭典解釋
歲不我與 suì bù wǒ yǔ ㄙㄨㄟˋ ㄅㄨˋ ㄨㄛˇ ㄩˇ時間不等待我們。比喻錯失時機,后悔莫及。《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晉書.卷五一.束晳傳》:「且歲不我與,時若奔駟,有來無反,難得易失。」也作「時不我與」。
英語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idiom)?
法語 (expr. idiom.)? le temps n'attend personne
【解釋】年歲是不等人的。表示應該及時奮起,有所作為。
【出處】《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近義詞】時不我待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分句;表示應該及時奮起,有所作為

【歲】:1.年:“舊歲”、“歲歲平安”。《書經?堯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漢書?卷七十?陳湯傳》:“發民作城,日作五百人,二歲乃已。”2.時光:“歲月”。《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楚辭?宋玉?九辯》:“歲忽忽而遒盡兮,恐余壽之弗將。”3.年齡:“周歲”、“足歲”。《晉書?卷六十六?劉弘傳》:“侃與敏同郡,又同歲舉吏。”《北史?卷七十?柳遐傳》:“遐幼而爽邁,神彩嶷然,髫歲便有成人之量。”4.一年的穀物收成。《左傳?哀公十六年》:“國人望君,如望歲焉。”《漢書?卷五十八?卜式傳》:“往年西河歲惡,率齊人入粟。”5.量詞:(1)計算時間的單位。一歲等於一年:“數歲之間”。(2)計算年齡的單位:“孔子活了七十三歲。”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我】:自己:自我。忘我精神。
【與】:1.給予。2.獎賞。3.交付,償還。4.幫助;援助。5.同盟者;黨與。6.親附;陪從。7.隨著,依照。8.稱贊;贊揚。9.允許,許可。10.對付。11.當;敵。12.使。13.用。14.謂;叫做。15.為,是。16.製作。17.數,計算。18.等待。19.比得上。20.如同,好像。21.猶其。22.介詞。同,跟。23.介詞。以。24.介詞。替。25.介詞。把;將。26.介詞。被。27.介詞。於;在。28.介詞。向。29.介詞。從;由。30.連詞。和;及。31.連詞。與其。32.連詞。如果,假如。33.同“舉”。舉動;舉止。34.同“舉”。記錄;登記。35.同“舉”。推舉;選舉。參見“與能”。36.同“舉”。高舉,騰起。37.同“舉”。皆;全部。38.同“予”。仇視;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