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相爭的讀音 楚漢相爭的意思
辭典解釋楚漢相爭 chǔ hàn xiāng zhēng 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相互爭奪天下的時代。秦朝末年,群雄起兵反抗,楚人項梁、項羽起兵于江東,劉邦起于沛,后歸附項梁。劉邦首先入關,攻破咸陽,此時項羽救趙,大破秦兵,乃引兵西向關中,進駐鴻門。劉邦因兵力不及項羽,至鴻門謝罪,佯裝服從。項羽得關中后,分封天下,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后來齊國叛變,項羽攻齊,劉邦則趁機出兵聲討項羽,項羽因形勢不利,力盡糧絕,遂與劉邦和議,中分天下,以鴻溝為界。后劉邦背信,圍困項羽于垓下,項羽突圍,至烏江自刎而死。楚漢相爭共歷四年而結束。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英語 see 楚漢戰爭|楚漢戰爭[Chu3 Han4 Zhan4 zheng1]
- 楚
- 漢
- 相
- 爭
“楚漢相爭”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chǔ hàn xiāng zhēng]
- 漢字注音:
- ㄔㄨˇ ㄏㄢˋ ㄒㄧㄤ ㄓㄥ
- 簡繁字形:
- 楚漢相爭
- 是否常用:
- 否
“楚漢相爭”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楚漢相爭 chǔ hàn xiāng zhēng ㄔㄨˇ ㄏㄢˋ ㄒㄧㄤ ㄓㄥ 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相互爭奪天下的時代。秦朝末年,群雄起兵反抗,楚人項梁、項羽起兵于江東,劉邦起于沛,后歸附項梁。劉邦首先入關,攻破咸陽,此時項羽救趙,大破秦兵,乃引兵西向關中,進駐鴻門。劉邦因兵力不及項羽,至鴻門謝罪,佯裝服從。項羽得關中后,分封天下,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后來齊國叛變,項羽攻齊,劉邦則趁機出兵聲討項羽,項羽因形勢不利,力盡糧絕,遂與劉邦和議,中分天下,以鴻溝為界。后劉邦背信,圍困項羽于垓下,項羽突圍,至烏江自刎而死。楚漢相爭共歷四年而結束。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英語 see 楚漢戰爭|楚漢戰爭[Chu3 Han4 Zhan4 zheng1]
網絡解釋
“楚漢相爭”的單字解釋
【楚】:1.古書上指牡荊。落葉灌木。開青色或紫色的穗狀小花,鮮葉供藥用。2.痛苦:苦楚。3.清晰;整齊:清楚。衣冠楚楚。4.周朝國名(?—前223)戰國七雄之一。在今湖南、湖北一帶。為秦所滅。5.朝代名。十國之一(907—951)。馬殷建立。建都長沙,后為南唐所滅。
【漢】:同“漢”。
【相】:[xiāng]1.互相:相像。相識。相距太遠。不相上下。2.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動作:實不相瞞。好言相勸。3.姓。4.親自觀看(是不是合心意):相親。相中。[xiàng]1.相貌;外貌:長相。聰明相。可憐相。狼狽相。2.物體的外觀:月相。金相。3.坐、立等的姿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4.相位。5.交流電路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發電機有三個繞組,每個繞組叫做一相。6.相態。7.觀察事物的外表,判斷其優劣:相馬。8.姓。9.輔助:吉人天相。10.宰相:丞相。11.某些國家的官名,相當于中央政府的部長。12.舊時指幫助主人接待賓客的人:儐相。
【爭】:1.“爭”的繁體字。2.奪取、互不相讓。《左傳?隱公十一年》:“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潁考叔挾輈以走。”《北史?卷二十二?長孫道生傳》:“嘗有二鵰,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晟,請射取之。”3.較量﹑競爭。《書經?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4.辯論:“據理力爭”。《左傳?昭公六年》:“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徵於書。”《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此難以口舌爭也。”5.相差﹑差別。唐?杜荀鶴《自遣詩》:“百年身後一丘土,貧富高低爭幾多。”《水滸傳?第六十九回》:“我這行院人家坑陷了千千萬萬的人,豈爭他一個?”6.規勸。同“諍”。《呂氏春秋?仲春紀?功名》:“關龍逢﹑王子比干能以要領之死,爭其上之過。”7.如何。同“怎”。唐?韓偓《哭花詩》:“若是有情爭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元?鍾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間套?梁州曲》:“爭奈灰容土貌,缺齒重頤。”
“楚漢相爭”的相關詞語
* 楚漢相爭的讀音是:chǔ hàn xiāng zhēng,楚漢相爭的意思:辭典解釋楚漢相爭 chǔ hàn xiāng zhēng 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相互爭奪天下的時代。秦朝末年,群雄起兵反抗,楚人項梁、項羽起兵于江東,劉邦起于沛,后歸附項梁。劉邦首先入關,攻破咸陽,此時項羽救趙,大破秦兵,乃引兵西向關中,進駐鴻門。劉邦因兵力不及項羽,至鴻門謝罪,佯裝服從。項羽得關中后,分封天下,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后來齊國叛變,項羽攻齊,劉邦則趁機出兵聲討項羽,項羽因形勢不利,力盡糧絕,遂與劉邦和議,中分天下,以鴻溝為界。后劉邦背信,圍困項羽于垓下,項羽突圍,至烏江自刎而死。楚漢相爭共歷四年而結束。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英語 see 楚漢戰爭|楚漢戰爭[Chu3 Han4 Zhan4 zheng1]
辭典解釋
楚漢相爭 chǔ hàn xiāng zhēng ㄔㄨˇ ㄏㄢˋ ㄒㄧㄤ ㄓㄥ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相互爭奪天下的時代。秦朝末年,群雄起兵反抗,楚人項梁、項羽起兵于江東,劉邦起于沛,后歸附項梁。劉邦首先入關,攻破咸陽,此時項羽救趙,大破秦兵,乃引兵西向關中,進駐鴻門。劉邦因兵力不及項羽,至鴻門謝罪,佯裝服從。項羽得關中后,分封天下,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后來齊國叛變,項羽攻齊,劉邦則趁機出兵聲討項羽,項羽因形勢不利,力盡糧絕,遂與劉邦和議,中分天下,以鴻溝為界。后劉邦背信,圍困項羽于垓下,項羽突圍,至烏江自刎而死。楚漢相爭共歷四年而結束。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英語 see 楚漢戰爭|楚漢戰爭[Chu3 Han4 Zhan4 zheng1]
【楚】:1.古書上指牡荊。落葉灌木。開青色或紫色的穗狀小花,鮮葉供藥用。2.痛苦:苦楚。3.清晰;整齊:清楚。衣冠楚楚。4.周朝國名(?—前223)戰國七雄之一。在今湖南、湖北一帶。為秦所滅。5.朝代名。十國之一(907—951)。馬殷建立。建都長沙,后為南唐所滅。
【漢】:同“漢”。
【相】:[xiāng]1.互相:相像。相識。相距太遠。不相上下。2.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動作:實不相瞞。好言相勸。3.姓。4.親自觀看(是不是合心意):相親。相中。[xiàng]1.相貌;外貌:長相。聰明相。可憐相。狼狽相。2.物體的外觀:月相。金相。3.坐、立等的姿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4.相位。5.交流電路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發電機有三個繞組,每個繞組叫做一相。6.相態。7.觀察事物的外表,判斷其優劣:相馬。8.姓。9.輔助:吉人天相。10.宰相:丞相。11.某些國家的官名,相當于中央政府的部長。12.舊時指幫助主人接待賓客的人:儐相。
【爭】:1.“爭”的繁體字。2.奪取、互不相讓。《左傳?隱公十一年》:“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潁考叔挾輈以走。”《北史?卷二十二?長孫道生傳》:“嘗有二鵰,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晟,請射取之。”3.較量﹑競爭。《書經?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4.辯論:“據理力爭”。《左傳?昭公六年》:“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徵於書。”《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此難以口舌爭也。”5.相差﹑差別。唐?杜荀鶴《自遣詩》:“百年身後一丘土,貧富高低爭幾多。”《水滸傳?第六十九回》:“我這行院人家坑陷了千千萬萬的人,豈爭他一個?”6.規勸。同“諍”。《呂氏春秋?仲春紀?功名》:“關龍逢﹑王子比干能以要領之死,爭其上之過。”7.如何。同“怎”。唐?韓偓《哭花詩》:“若是有情爭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元?鍾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間套?梁州曲》:“爭奈灰容土貌,缺齒重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