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竹的讀音 桂竹的意思
桂竹 桂竹(學名: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Sieb. et Zucc. )又稱臺灣桂竹,分布于臺灣中北部海拔100~1500米地區的散生竹種,是臺灣特有種。桿高約12米,直徑4~8厘米,節間長12~40厘米,節有兩個明顯的環,幼桿呈粉綠色,后變深綠,一旦年老則轉變為棕綠色;地下莖多為實心,根莖橫走繁生。 竹桿表皮堅硬,桿肉厚0.4~1厘米,在各類竹材中抗彎強度最大,最適劈成竹篾制作竹編器具,早年在臺灣被用來制成米籃、畚箕、魚簍等生活必需品。而且桂竹用途甚廣,還可以當作包管家具的材料,筍亦可食用。加上繁殖迅速,覆蓋面積頗廣,長年是臺灣的重要經濟作物。 桂竹亦稱斑竹、五月竹、麥黃竹、小麥竹,因在麥共同時成竹,故有此名。《宣統湖北通志》:桂竹作圭竹,謂之貴竹。《竹譜》作桂竹,謂高四五丈,大二尺圍,狀如甘竹而皮赤。《諸官故事》云:梁元帝竹林堂亭前有竹,名桂竹,來風防露,上下合流,每日出羅紈翠,望若花開。因桿籜上有褐色斑點,故又名斑竹。 (概述圖片來源:)
- 桂
- 竹
“桂竹”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guì zhú]
- 漢字注音:
- ㄍㄨㄟˋ ㄓㄨ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桂竹”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竹名。辭典解釋
桂竹 guì zhú ㄍㄨㄟˋ ㄓㄨˊ 植物名。禾本科毛竹屬,小喬木。地下莖匍匐狀,單軸散生。稈散生,呈圓筒形,且形狀高大。葉披針形,葉鞘無毛。主產于我國黃河以南。稈可供建筑及制農具、竹器等。
網絡解釋
桂竹
桂竹(學名: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Sieb. et Zucc. )又稱臺灣桂竹,分布于臺灣中北部海拔100~1500米地區的散生竹種,是臺灣特有種。桿高約12米,直徑4~8厘米,節間長12~40厘米,節有兩個明顯的環,幼桿呈粉綠色,后變深綠,一旦年老則轉變為棕綠色;地下莖多為實心,根莖橫走繁生。
竹桿表皮堅硬,桿肉厚0.4~1厘米,在各類竹材中抗彎強度最大,最適劈成竹篾制作竹編器具,早年在臺灣被用來制成米籃、畚箕、魚簍等生活必需品。而且桂竹用途甚廣,還可以當作包管家具的材料,筍亦可食用。加上繁殖迅速,覆蓋面積頗廣,長年是臺灣的重要經濟作物。
桂竹亦稱斑竹、五月竹、麥黃竹、小麥竹,因在麥共同時成竹,故有此名。《宣統湖北通志》:桂竹作圭竹,謂之貴竹。《竹譜》作桂竹,謂高四五丈,大二尺圍,狀如甘竹而皮赤。《諸官故事》云:梁元帝竹林堂亭前有竹,名桂竹,來風防露,上下合流,每日出羅紈翠,望若花開。因桿籜上有褐色斑點,故又名斑竹。
(概述圖片來源:)
“桂竹”的單字解釋
【桂】:1.桂花樹,木犀的通稱。2.肉桂樹,常綠喬木。樹皮即桂皮或稱肉桂,有香味,可供藥用,又作調料。3.廣西的別稱。
【竹】:竹子,多年生常綠植物。莖圓柱形,有節,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做造紙原料。嫩芽即竹筍,可食。
“桂竹”的相關詞語
“桂竹”造句
桂竹經保綠藥劑處理后,竹青葉綠素含量稍微下降,藉此推測桂竹保綠試材表面的綠色效果與竹青表面之葉綠素含量有關。
不,不超時就面臨墻還是有點害怕的樣子桂竹但坐在酒吧結束。
保綠處理之桂竹材所含銅離子的微量分析結果得知,甲醇溶劑將氯化銅中的銅離子滲入試材中的效果較乙醇溶劑為佳。
桂竹香盆栽為門外的景致增色不少。
目的研究桂竹糖芥黃酮總苷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急性毒性。
報道了桂竹糖芥中水分、灰分、砷鹽等雜質含量的研究結果,其結果表明均低于藥典規定標準。
從桂竹香的自我命名的首張專輯。
被叫做桂竹香,是因為其弱莖往往生長在墻壁和支撐石頭多的懸崖。
公路長約三公里多,從我家屋后經過山地,靜靜地往上爬,然后抑制不住地遠行。路頭,一片修長的青青翠竹,桂竹、麻竹與長枝竹等的枝葉輕盈地在微風中抖動,像少女的長發在微微飄動,詩般地誘惑著青春的紅心。
她每星期天都來這兒親近白色紫羅蘭、麝香野薔薇、粉色桂竹香。
* 桂竹的讀音是:guì zhú,桂竹的意思:桂竹 桂竹(學名: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Sieb. et Zucc. )又稱臺灣桂竹,分布于臺灣中北部海拔100~1500米地區的散生竹種,是臺灣特有種。桿高約12米,直徑4~8厘米,節間長12~40厘米,節有兩個明顯的環,幼桿呈粉綠色,后變深綠,一旦年老則轉變為棕綠色;地下莖多為實心,根莖橫走繁生。 竹桿表皮堅硬,桿肉厚0.4~1厘米,在各類竹材中抗彎強度最大,最適劈成竹篾制作竹編器具,早年在臺灣被用來制成米籃、畚箕、魚簍等生活必需品。而且桂竹用途甚廣,還可以當作包管家具的材料,筍亦可食用。加上繁殖迅速,覆蓋面積頗廣,長年是臺灣的重要經濟作物。 桂竹亦稱斑竹、五月竹、麥黃竹、小麥竹,因在麥共同時成竹,故有此名。《宣統湖北通志》:桂竹作圭竹,謂之貴竹。《竹譜》作桂竹,謂高四五丈,大二尺圍,狀如甘竹而皮赤。《諸官故事》云:梁元帝竹林堂亭前有竹,名桂竹,來風防露,上下合流,每日出羅紈翠,望若花開。因桿籜上有褐色斑點,故又名斑竹。 (概述圖片來源:)
基本解釋
竹名。辭典解釋
桂竹 guì zhú ㄍㄨㄟˋ ㄓㄨˊ植物名。禾本科毛竹屬,小喬木。地下莖匍匐狀,單軸散生。稈散生,呈圓筒形,且形狀高大。葉披針形,葉鞘無毛。主產于我國黃河以南。稈可供建筑及制農具、竹器等。
桂竹
桂竹(學名: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Sieb. et Zucc. )又稱臺灣桂竹,分布于臺灣中北部海拔100~1500米地區的散生竹種,是臺灣特有種。桿高約12米,直徑4~8厘米,節間長12~40厘米,節有兩個明顯的環,幼桿呈粉綠色,后變深綠,一旦年老則轉變為棕綠色;地下莖多為實心,根莖橫走繁生。竹桿表皮堅硬,桿肉厚0.4~1厘米,在各類竹材中抗彎強度最大,最適劈成竹篾制作竹編器具,早年在臺灣被用來制成米籃、畚箕、魚簍等生活必需品。而且桂竹用途甚廣,還可以當作包管家具的材料,筍亦可食用。加上繁殖迅速,覆蓋面積頗廣,長年是臺灣的重要經濟作物。
桂竹亦稱斑竹、五月竹、麥黃竹、小麥竹,因在麥共同時成竹,故有此名。《宣統湖北通志》:桂竹作圭竹,謂之貴竹。《竹譜》作桂竹,謂高四五丈,大二尺圍,狀如甘竹而皮赤。《諸官故事》云:梁元帝竹林堂亭前有竹,名桂竹,來風防露,上下合流,每日出羅紈翠,望若花開。因桿籜上有褐色斑點,故又名斑竹。
(概述圖片來源:)
【桂】:1.桂花樹,木犀的通稱。2.肉桂樹,常綠喬木。樹皮即桂皮或稱肉桂,有香味,可供藥用,又作調料。3.廣西的別稱。
【竹】:竹子,多年生常綠植物。莖圓柱形,有節,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做造紙原料。嫩芽即竹筍,可食。
桂竹經保綠藥劑處理后,竹青葉綠素含量稍微下降,藉此推測桂竹保綠試材表面的綠色效果與竹青表面之葉綠素含量有關。
不,不超時就面臨墻還是有點害怕的樣子桂竹但坐在酒吧結束。
保綠處理之桂竹材所含銅離子的微量分析結果得知,甲醇溶劑將氯化銅中的銅離子滲入試材中的效果較乙醇溶劑為佳。
桂竹香盆栽為門外的景致增色不少。
目的研究桂竹糖芥黃酮總苷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急性毒性。
報道了桂竹糖芥中水分、灰分、砷鹽等雜質含量的研究結果,其結果表明均低于藥典規定標準。
從桂竹香的自我命名的首張專輯。
被叫做桂竹香,是因為其弱莖往往生長在墻壁和支撐石頭多的懸崖。
公路長約三公里多,從我家屋后經過山地,靜靜地往上爬,然后抑制不住地遠行。路頭,一片修長的青青翠竹,桂竹、麻竹與長枝竹等的枝葉輕盈地在微風中抖動,像少女的長發在微微飄動,詩般地誘惑著青春的紅心。
她每星期天都來這兒親近白色紫羅蘭、麝香野薔薇、粉色桂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