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筠的讀音 松筠的意思
松筠 松筠(1752年—1835年),姓瑪拉特氏,字湘圃,蒙古正藍旗人,清朝大臣。 初為翻譯生員,隨后考授理藩院筆帖式,后任軍機章京。因頗能任事為乾隆帝所知。自乾隆中葉至道光年間,歷任銀庫員外郎、內閣學士兼副都統、戶部侍郎、御前侍衛、內務府大臣、吉林將軍、戶部尚書、陜甘總督、伊犁將軍、兩江總督、兩廣總督、協辦大學士兼內大臣、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直隸總督等職。道光十四年(1834年),以都統銜休致。一年后,卒。享年八十二歲,贈太子太保,依尚書例賜恤,謚號文清,祀伊犁名宦祠。
- 松
- 筠
“松筠”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ōng yún]
- 漢字注音:
- ㄙㄨㄥ ㄩㄣˊ
- 簡繁字形:
- 鬆筠
- 是否常用:
- 否
“松筠”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松樹和竹子。
網絡解釋
松筠
松筠(1752年—1835年),姓瑪拉特氏,字湘圃,蒙古正藍旗人,清朝大臣。
初為翻譯生員,隨后考授理藩院筆帖式,后任軍機章京。因頗能任事為乾隆帝所知。自乾隆中葉至道光年間,歷任銀庫員外郎、內閣學士兼副都統、戶部侍郎、御前侍衛、內務府大臣、吉林將軍、戶部尚書、陜甘總督、伊犁將軍、兩江總督、兩廣總督、協辦大學士兼內大臣、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直隸總督等職。道光十四年(1834年),以都統銜休致。一年后,卒。享年八十二歲,贈太子太保,依尚書例賜恤,謚號文清,祀伊犁名宦祠。
“松筠”的單字解釋
【松】:1.常綠喬木。有多種,樹皮多呈鱗狀塊片開裂,葉針形成束,球果有木質鱗片。是重要的用材及采松脂樹種。2.不緊密;不堅實:捆得太松。松軟。3.放開;使松:松手。松腰帶。4.不緊張;不嚴格:松弛。松懈。5.用瘦肉、魚等做成的茸毛狀或碎末狀食品:肉松。6.經濟較寬裕:近兩個月我手頭兒松了一些。
【筠】:[yún]1.竹子的青皮。2.借指竹子。[jūn]筠連(Jūnlián),地名,在四川。
“松筠”的相關詞語
“松筠”造句
松筠是清代中期著名的邊疆大吏、駐藏大臣,他對清王朝的邊疆治理做出過較為卓著的貢獻。
松筠堂藥酒是針對我國南方地區天氣潮濕,風濕關節炎癥患者較多的特點而研制。
是清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陜甘總督松筠,依當年諸葛亮疑冢說而壘;“武侯之墓”。
繼而那彥成、松筠、臺布、長麟推行于陜甘,而后書麟、吳熊光行之于湖北。
第二十二回大刀王重返松筠庵尹教頭二進榮祿府。
陷屯坎而更見松筠之節,居臺閣以盡呈忠愨之誠。
九月初三,英國使團在禮部侍郎松筠的護送下啟程離京。
而圣祖高宗皆數幸江南,木蘭秋狝,歲歲舉行,昧者或疑之,至仁宗貶謫松筠,宣示講武習勞之意,而庸臣始識苦心矣。
康有為一開始就篡取公車上書的美名,中學歷史課本說到這一段又犯渾了,馬關條約激起眾怒,是松筠組織官員上書三十一次。
* 松筠的讀音是:sōng yún,松筠的意思:松筠 松筠(1752年—1835年),姓瑪拉特氏,字湘圃,蒙古正藍旗人,清朝大臣。 初為翻譯生員,隨后考授理藩院筆帖式,后任軍機章京。因頗能任事為乾隆帝所知。自乾隆中葉至道光年間,歷任銀庫員外郎、內閣學士兼副都統、戶部侍郎、御前侍衛、內務府大臣、吉林將軍、戶部尚書、陜甘總督、伊犁將軍、兩江總督、兩廣總督、協辦大學士兼內大臣、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直隸總督等職。道光十四年(1834年),以都統銜休致。一年后,卒。享年八十二歲,贈太子太保,依尚書例賜恤,謚號文清,祀伊犁名宦祠。
基本解釋
松樹和竹子。松筠
松筠(1752年—1835年),姓瑪拉特氏,字湘圃,蒙古正藍旗人,清朝大臣。初為翻譯生員,隨后考授理藩院筆帖式,后任軍機章京。因頗能任事為乾隆帝所知。自乾隆中葉至道光年間,歷任銀庫員外郎、內閣學士兼副都統、戶部侍郎、御前侍衛、內務府大臣、吉林將軍、戶部尚書、陜甘總督、伊犁將軍、兩江總督、兩廣總督、協辦大學士兼內大臣、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直隸總督等職。道光十四年(1834年),以都統銜休致。一年后,卒。享年八十二歲,贈太子太保,依尚書例賜恤,謚號文清,祀伊犁名宦祠。
【松】:1.常綠喬木。有多種,樹皮多呈鱗狀塊片開裂,葉針形成束,球果有木質鱗片。是重要的用材及采松脂樹種。2.不緊密;不堅實:捆得太松。松軟。3.放開;使松:松手。松腰帶。4.不緊張;不嚴格:松弛。松懈。5.用瘦肉、魚等做成的茸毛狀或碎末狀食品:肉松。6.經濟較寬裕:近兩個月我手頭兒松了一些。
【筠】:[yún]1.竹子的青皮。2.借指竹子。[jūn]筠連(Jūnlián),地名,在四川。
松筠是清代中期著名的邊疆大吏、駐藏大臣,他對清王朝的邊疆治理做出過較為卓著的貢獻。
松筠堂藥酒是針對我國南方地區天氣潮濕,風濕關節炎癥患者較多的特點而研制。
是清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陜甘總督松筠,依當年諸葛亮疑冢說而壘;“武侯之墓”。
繼而那彥成、松筠、臺布、長麟推行于陜甘,而后書麟、吳熊光行之于湖北。
第二十二回大刀王重返松筠庵尹教頭二進榮祿府。
陷屯坎而更見松筠之節,居臺閣以盡呈忠愨之誠。
九月初三,英國使團在禮部侍郎松筠的護送下啟程離京。
而圣祖高宗皆數幸江南,木蘭秋狝,歲歲舉行,昧者或疑之,至仁宗貶謫松筠,宣示講武習勞之意,而庸臣始識苦心矣。
康有為一開始就篡取公車上書的美名,中學歷史課本說到這一段又犯渾了,馬關條約激起眾怒,是松筠組織官員上書三十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