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的讀音 朱溫的意思
朱溫 (后梁太祖)梁太祖朱溫(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開平元年(907年)到干化二年(912年)在位。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縣)人,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即位后改名朱晃。 干符二年(875年),參加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先后攻陷洛陽、長安等地,大大動搖了唐王朝的統治地位。中和二年(882年),歸附唐軍王重榮、楊復光部,與李克用等聯合鎮壓黃巢軍。因鎮壓黃巢軍有功,被唐僖宗賜名“全忠”,任河南中行營招討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軍節度使,繼而又進封梁王。他以河南為中心,極力擴大勢力,逐漸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據勢力。唐昭宗天復元年(901年),朱溫率軍進入關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權。天祐元年(904年),用武力把唐昭宗逼遷洛陽,不久將昭宗殺死。立昭宗兒子李柷為帝,即唐哀帝(又稱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通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后梁”。 干化二年(912年),朱溫因繼立問題,被親子朱友珪弒殺。朱溫在位六年,卒年61歲,上謚號神武元圣孝皇帝,廟號太祖。同年十一月下葬宣陵。
- 朱
- 溫
“朱溫”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hū wēn]
- 漢字注音:
- ㄓㄨ ㄨㄣ
- 簡繁字形:
- 朱溫
- 是否常用:
- 否
“朱溫”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852-912)即后梁太祖。五代梁王朝的建立者。宋州碭山(今屬安徽)人。曾參加黃巢起義。后叛變降唐,賜名全忠。與李克用等聯兵鎮壓黃巢起義軍,并乘機擴大勢力,成為中原地區最大的軍閥。后被進封為梁王。公元907年代唐稱帝,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國號梁,史稱后梁。后被其子朱友fdca所殺。辭典解釋
朱溫 zhū wēn ㄓㄨ ㄨㄣ 人名。指五代梁太祖朱全忠。參見「朱全忠」條。
英語 Zhu Wen (852-912)?, military governor 節度使|節度使[jie2 du4 shi3] at the end of Tang, founder of Later Liang of the Five Dynasties (907-923)?, also called 后梁太祖|後梁太祖[Hou4 Liang2 tai4 zu3]
德語 Zhu Wen (Pers)?
網絡解釋
朱溫 (后梁太祖)
梁太祖朱溫(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開平元年(907年)到干化二年(912年)在位。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縣)人,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即位后改名朱晃。
干符二年(875年),參加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先后攻陷洛陽、長安等地,大大動搖了唐王朝的統治地位。中和二年(882年),歸附唐軍王重榮、楊復光部,與李克用等聯合鎮壓黃巢軍。因鎮壓黃巢軍有功,被唐僖宗賜名“全忠”,任河南中行營招討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軍節度使,繼而又進封梁王。他以河南為中心,極力擴大勢力,逐漸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據勢力。唐昭宗天復元年(901年),朱溫率軍進入關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權。天祐元年(904年),用武力把唐昭宗逼遷洛陽,不久將昭宗殺死。立昭宗兒子李柷為帝,即唐哀帝(又稱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通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后梁”。
干化二年(912年),朱溫因繼立問題,被親子朱友珪弒殺。朱溫在位六年,卒年61歲,上謚號神武元圣孝皇帝,廟號太祖。同年十一月下葬宣陵。
“朱溫”的單字解釋
【朱】:[zhū]1.紅色:朱紅。朱批。朱筆。朱文(印章上的陽文)。朱門(紅漆大門,舊時指豪富人家)。2.礦物名:朱砂(無機化合物,中醫用于鎮靜劑。亦稱“辰砂”、“丹砂”)。朱墨。3.姓。[shú]〔朱提(shí)〕古地名。漢武帝時置縣,治所在今云南省?昭通縣境。后立為郡。
【溫】:同“溫”。
“朱溫”的相關詞語
* 朱溫的讀音是:zhū wēn,朱溫的意思:朱溫 (后梁太祖)梁太祖朱溫(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開平元年(907年)到干化二年(912年)在位。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縣)人,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即位后改名朱晃。 干符二年(875年),參加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先后攻陷洛陽、長安等地,大大動搖了唐王朝的統治地位。中和二年(882年),歸附唐軍王重榮、楊復光部,與李克用等聯合鎮壓黃巢軍。因鎮壓黃巢軍有功,被唐僖宗賜名“全忠”,任河南中行營招討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軍節度使,繼而又進封梁王。他以河南為中心,極力擴大勢力,逐漸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據勢力。唐昭宗天復元年(901年),朱溫率軍進入關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權。天祐元年(904年),用武力把唐昭宗逼遷洛陽,不久將昭宗殺死。立昭宗兒子李柷為帝,即唐哀帝(又稱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通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后梁”。 干化二年(912年),朱溫因繼立問題,被親子朱友珪弒殺。朱溫在位六年,卒年61歲,上謚號神武元圣孝皇帝,廟號太祖。同年十一月下葬宣陵。
基本解釋
(852-912)即后梁太祖。五代梁王朝的建立者。宋州碭山(今屬安徽)人。曾參加黃巢起義。后叛變降唐,賜名全忠。與李克用等聯兵鎮壓黃巢起義軍,并乘機擴大勢力,成為中原地區最大的軍閥。后被進封為梁王。公元907年代唐稱帝,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國號梁,史稱后梁。后被其子朱友fdca所殺。辭典解釋
朱溫 zhū wēn ㄓㄨ ㄨㄣ人名。指五代梁太祖朱全忠。參見「朱全忠」條。
英語 Zhu Wen (852-912)?, military governor 節度使|節度使[jie2 du4 shi3] at the end of Tang, founder of Later Liang of the Five Dynasties (907-923)?, also called 后梁太祖|後梁太祖[Hou4 Liang2 tai4 zu3]
德語 Zhu Wen (Pers)?
朱溫 (后梁太祖)
梁太祖朱溫(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開平元年(907年)到干化二年(912年)在位。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縣)人,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即位后改名朱晃。干符二年(875年),參加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先后攻陷洛陽、長安等地,大大動搖了唐王朝的統治地位。中和二年(882年),歸附唐軍王重榮、楊復光部,與李克用等聯合鎮壓黃巢軍。因鎮壓黃巢軍有功,被唐僖宗賜名“全忠”,任河南中行營招討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軍節度使,繼而又進封梁王。他以河南為中心,極力擴大勢力,逐漸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據勢力。唐昭宗天復元年(901年),朱溫率軍進入關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權。天祐元年(904年),用武力把唐昭宗逼遷洛陽,不久將昭宗殺死。立昭宗兒子李柷為帝,即唐哀帝(又稱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通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后梁”。
干化二年(912年),朱溫因繼立問題,被親子朱友珪弒殺。朱溫在位六年,卒年61歲,上謚號神武元圣孝皇帝,廟號太祖。同年十一月下葬宣陵。
【朱】:[zhū]1.紅色:朱紅。朱批。朱筆。朱文(印章上的陽文)。朱門(紅漆大門,舊時指豪富人家)。2.礦物名:朱砂(無機化合物,中醫用于鎮靜劑。亦稱“辰砂”、“丹砂”)。朱墨。3.姓。[shú]〔朱提(shí)〕古地名。漢武帝時置縣,治所在今云南省?昭通縣境。后立為郡。
【溫】:同“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