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髮頭陀寺的讀音 有髮頭陀寺的意思
有發頭陀寺 yǒu fā tóu tuó sì ㄧㄡˇ ㄈㄚ ㄊㄡˊ ㄊㄨㄛˊ ㄙㄧˋ 有發頭陀寺(有發頭陀寺) 宋 時對太學的戲稱。因其齋舍簡樸,生活清苦如僧寺,故云。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二:“太學古語云‘有發頭陀寺,無官御史臺。’言其清苦而鯁亮也。 嘉定 間,余在太學,聞長上同舍言, 干淳 間,齋舍質素,飲器止陶瓦,棟宇無設飾。近時諸齋亭榭簾幙,競為靡麗,每一會飲,黃白錯落,非頭陀寺比矣
- 有
- 髮
- 頭
- 陀
- 寺
“有髮頭陀寺”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ǒu fā tóu tuó sì]
- 漢字注音:
- ㄧㄡˇ ㄈㄚ ㄊㄡˊ ㄊㄨㄛˊ ㄙˋ
- 簡繁字形:
- 有發頭陀寺
- 是否常用:
- 否
“有髮頭陀寺”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宋時對太學的戲稱。因其齋舍簡樸﹐生活清苦如僧寺﹐故云。 辭典解釋
有發頭陀寺 yǒu fǎ tóu tuó sì ㄧㄡˇ ㄈㄚˇ ㄊㄡˊ ㄊㄨㄛˊ ㄙˋ 宋代太學生生活清苦,如同帶發修苦行的出家人,故稱太學為「有發頭陀寺」。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二》:「太學古語云:『有發頭陀寺,無官御史臺。』言其清苦而鯁亮也。」
網絡解釋
有發頭陀寺
yǒu fā tóu tuó sì ㄧㄡˇ ㄈㄚ ㄊㄡˊ ㄊㄨㄛˊ ㄙㄧˋ 有發頭陀寺(有發頭陀寺)
宋 時對太學的戲稱。因其齋舍簡樸,生活清苦如僧寺,故云。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二:“太學古語云‘有發頭陀寺,無官御史臺。’言其清苦而鯁亮也。 嘉定 間,余在太學,聞長上同舍言, 干淳 間,齋舍質素,飲器止陶瓦,棟宇無設飾。近時諸齋亭榭簾幙,競為靡麗,每一會飲,黃白錯落,非頭陀寺比矣
“有髮頭陀寺”的單字解釋
【有】:[yǒu]1.存在:有關。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備無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屬:他有一本書。3.表示發生、出現:有病。情況有變化。4.表示估量或比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學問。6.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有勞。有請。7.無定指,與“某”相近:有一天。8.詞綴,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數之外再加零數。
【髮】:1.人類頭上的毛:“頭髮”、“白髮”、“黑髮”、“毫髮無傷”。《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2.比喻為山上的草木。《莊子?逍遙遊》:“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3.姓。如漢代有髮福。
【頭】:1.人體的最上部分或動物的最前部分。長著口、鼻、眼等器官。2.指物體最前面的部分。3.指頭髮。4.指所留頭髮的樣式。5.最先的;最前的。6.前,表示時間在先的。7.為首的人。8.指出面的人。張友鸞《秦淮粉墨圖》第三回:“話說蕭一彪接到無頭恐嚇信,茍立便主張組織一個‘保鏢隊’。”9.磕頭。舊時的一種跪拜禮。10.端,頂端。11.物品的殘餘部分。12.部分,某些整體中的局部。13.指賭博或買賣中抽頭所得的錢。14.方面。15.邊,畔。16.表示約數,兼表數目不大。17.指每旬除了“十”、“二十”、“三十”外的日子。18.開始;開始階段。19.末了;盡頭。20.引申為限度。21.從;臨。表示時間接近某一點。22.所在,處所。23.勢頭。好的形勢。24.指銳氣。25.量詞。用於人。猶個。26.量詞。用於牲畜、魚類或昆蟲。猶匹,隻,尾。27.量詞。用於某些水果或植物的鱗莖。猶隻。28.量詞。用於酒食。猶筵、席。29.量詞。用於事情。猶宗,件。30.量詞。動量詞。表示走動的次數。猶趟。31.名詞後綴。接於名詞性詞根之後。32.名詞後綴。接於動詞詞根之後。33.名詞後綴。接於形容詞詞根之後。34.方位詞後綴。
【陀】:1.見〖陀螺〗、2.姓。
【寺】:1.古代官署名:大理寺。太常寺。2.佛教的廟宇:碧云寺。護國寺。3.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的地方:清真寺。4.姓。
“有髮頭陀寺”的相關詞語
* 有髮頭陀寺的讀音是:yǒu fā tóu tuó sì,有髮頭陀寺的意思:有發頭陀寺 yǒu fā tóu tuó sì ㄧㄡˇ ㄈㄚ ㄊㄡˊ ㄊㄨㄛˊ ㄙㄧˋ 有發頭陀寺(有發頭陀寺) 宋 時對太學的戲稱。因其齋舍簡樸,生活清苦如僧寺,故云。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二:“太學古語云‘有發頭陀寺,無官御史臺。’言其清苦而鯁亮也。 嘉定 間,余在太學,聞長上同舍言, 干淳 間,齋舍質素,飲器止陶瓦,棟宇無設飾。近時諸齋亭榭簾幙,競為靡麗,每一會飲,黃白錯落,非頭陀寺比矣
基本解釋
宋時對太學的戲稱。因其齋舍簡樸﹐生活清苦如僧寺﹐故云。辭典解釋
有發頭陀寺 yǒu fǎ tóu tuó sì ㄧㄡˇ ㄈㄚˇ ㄊㄡˊ ㄊㄨㄛˊ ㄙˋ宋代太學生生活清苦,如同帶發修苦行的出家人,故稱太學為「有發頭陀寺」。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二》:「太學古語云:『有發頭陀寺,無官御史臺。』言其清苦而鯁亮也。」
有發頭陀寺
yǒu fā tóu tuó sì ㄧㄡˇ ㄈㄚ ㄊㄡˊ ㄊㄨㄛˊ ㄙㄧˋ 有發頭陀寺(有發頭陀寺)宋 時對太學的戲稱。因其齋舍簡樸,生活清苦如僧寺,故云。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二:“太學古語云‘有發頭陀寺,無官御史臺。’言其清苦而鯁亮也。 嘉定 間,余在太學,聞長上同舍言, 干淳 間,齋舍質素,飲器止陶瓦,棟宇無設飾。近時諸齋亭榭簾幙,競為靡麗,每一會飲,黃白錯落,非頭陀寺比矣
【有】:[yǒu]1.存在:有關。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備無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屬:他有一本書。3.表示發生、出現:有病。情況有變化。4.表示估量或比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學問。6.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有勞。有請。7.無定指,與“某”相近:有一天。8.詞綴,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數之外再加零數。
【髮】:1.人類頭上的毛:“頭髮”、“白髮”、“黑髮”、“毫髮無傷”。《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2.比喻為山上的草木。《莊子?逍遙遊》:“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3.姓。如漢代有髮福。
【頭】:1.人體的最上部分或動物的最前部分。長著口、鼻、眼等器官。2.指物體最前面的部分。3.指頭髮。4.指所留頭髮的樣式。5.最先的;最前的。6.前,表示時間在先的。7.為首的人。8.指出面的人。張友鸞《秦淮粉墨圖》第三回:“話說蕭一彪接到無頭恐嚇信,茍立便主張組織一個‘保鏢隊’。”9.磕頭。舊時的一種跪拜禮。10.端,頂端。11.物品的殘餘部分。12.部分,某些整體中的局部。13.指賭博或買賣中抽頭所得的錢。14.方面。15.邊,畔。16.表示約數,兼表數目不大。17.指每旬除了“十”、“二十”、“三十”外的日子。18.開始;開始階段。19.末了;盡頭。20.引申為限度。21.從;臨。表示時間接近某一點。22.所在,處所。23.勢頭。好的形勢。24.指銳氣。25.量詞。用於人。猶個。26.量詞。用於牲畜、魚類或昆蟲。猶匹,隻,尾。27.量詞。用於某些水果或植物的鱗莖。猶隻。28.量詞。用於酒食。猶筵、席。29.量詞。用於事情。猶宗,件。30.量詞。動量詞。表示走動的次數。猶趟。31.名詞後綴。接於名詞性詞根之後。32.名詞後綴。接於動詞詞根之後。33.名詞後綴。接於形容詞詞根之後。34.方位詞後綴。
【陀】:1.見〖陀螺〗、2.姓。
【寺】:1.古代官署名:大理寺。太常寺。2.佛教的廟宇:碧云寺。護國寺。3.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的地方:清真寺。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