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發頭陀寺的讀音 有發頭陀寺的意思
有發頭陀寺 yǒu fā tóu tuó sì ㄧㄡˇ ㄈㄚ ㄊㄡˊ ㄊㄨㄛˊ ㄙㄧˋ 有發頭陀寺(有發頭陀寺) 宋 時對太學的戲稱。因其齋舍簡樸,生活清苦如僧寺,故云。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二:“太學古語云‘有發頭陀寺,無官御史臺。’言其清苦而鯁亮也。 嘉定 間,余在太學,聞長上同舍言, 乾淳 間,齋舍質素,飲器止陶瓦,棟宇無設飾。近時諸齋亭榭簾幙,競為靡麗,每一會飲,黃白錯落,非頭陀寺比矣
- 有
- 發
- 頭
- 陀
- 寺
“有發頭陀寺”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ǒu fā tóu tuó sì]
- 漢字注音:
- ㄧㄡˇ ㄈㄚ ㄊㄡˊ ㄊㄨㄛˊ ㄙˋ
- 簡繁字形:
- 有髮頭陀寺
- 是否常用:
- 否
“有發頭陀寺”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宋時對太學的戲稱。因其齋舍簡樸﹐生活清苦如僧寺﹐故云。 辭典解釋
有發頭陀寺 yǒu fǎ tóu tuó sì ㄧㄡˇ ㄈㄚˇ ㄊㄡˊ ㄊㄨㄛˊ ㄙˋ 宋代太學生生活清苦,如同帶發修苦行的出家人,故稱太學為「有發頭陀寺」。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二》:「太學古語云:『有發頭陀寺,無官御史臺。』言其清苦而鯁亮也。」
網絡解釋
有發頭陀寺
yǒu fā tóu tuó sì ㄧㄡˇ ㄈㄚ ㄊㄡˊ ㄊㄨㄛˊ ㄙㄧˋ 有發頭陀寺(有發頭陀寺)
宋 時對太學的戲稱。因其齋舍簡樸,生活清苦如僧寺,故云。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二:“太學古語云‘有發頭陀寺,無官御史臺。’言其清苦而鯁亮也。 嘉定 間,余在太學,聞長上同舍言, 乾淳 間,齋舍質素,飲器止陶瓦,棟宇無設飾。近時諸齋亭榭簾幙,競為靡麗,每一會飲,黃白錯落,非頭陀寺比矣
“有發頭陀寺”的單字解釋
【有】:[yǒu]1.存在:有關。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備無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屬:他有一本書。3.表示發生、出現:有病。情況有變化。4.表示估量或比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學問。6.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有勞。有請。7.無定指,與“某”相近:有一天。8.詞綴,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數之外再加零數。
【發】:[fā]1.送出;交付:發貨。分發。印發。發了一封信。2.發射:發炮。百發百中。3.產生;發生:發芽。發電。發水。發病。4.表達:發表。發布。發誓。發言。發議論。5.擴大;開展:發展。發揚。發育。6.因得到大量財物而興旺:發家。暴發戶。他這兩年跑買賣可發了。7.食物等因發酵或水浸而膨脹:面發了。發海參。8.放散;散開:發散。揮發。蒸發。9.揭露;打開:發現。揭發。發掘。10.姓。[fà]頭發:毛發。須發。白發。假發。理發。
【頭】:[tóu]1.人身最上部或動物最前部長著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頭發或所留頭發的樣式:剃頭。梳頭。平頭。分頭。你的臉形留這種頭不合適。3.物體的頂端或末梢:山頭。筆頭兒。中間粗,兩頭兒細。4.事情的起點或終點:話頭兒。提個頭兒。這種日子到什么時候才是個頭兒啊!5.物品的殘余部分:布頭兒。蠟頭兒。鉛筆頭兒。6.頭目:李頭兒。他是這一幫人的頭兒。7.方面:他們是一頭兒的。心掛兩頭。8.第一:頭等。頭號。9.領頭的;次序居先的:頭車。頭馬。頭羊。10.姓。[tou]1.(頭兒)名詞后綴。a)接于名詞性詞根:木頭。石頭。骨頭。舌頭。罐頭。苗頭。b)接于動詞詞根:念頭。扣頭。饒頭。嚼頭兒。看頭兒。聽頭兒。c)接于形容詞詞根:準頭。甜頭兒。2.方位詞后綴:上頭。下頭。前頭。后頭。里頭。外頭。
【陀】:1.見〖陀螺〗、2.姓。
【寺】:1.古代官署名:大理寺。太常寺。2.佛教的廟宇:碧云寺。護國寺。3.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的地方:清真寺。4.姓。
“有發頭陀寺”的相關詞語
* 有發頭陀寺的讀音是:yǒu fā tóu tuó sì,有發頭陀寺的意思:有發頭陀寺 yǒu fā tóu tuó sì ㄧㄡˇ ㄈㄚ ㄊㄡˊ ㄊㄨㄛˊ ㄙㄧˋ 有發頭陀寺(有發頭陀寺) 宋 時對太學的戲稱。因其齋舍簡樸,生活清苦如僧寺,故云。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二:“太學古語云‘有發頭陀寺,無官御史臺。’言其清苦而鯁亮也。 嘉定 間,余在太學,聞長上同舍言, 乾淳 間,齋舍質素,飲器止陶瓦,棟宇無設飾。近時諸齋亭榭簾幙,競為靡麗,每一會飲,黃白錯落,非頭陀寺比矣
基本解釋
宋時對太學的戲稱。因其齋舍簡樸﹐生活清苦如僧寺﹐故云。辭典解釋
有發頭陀寺 yǒu fǎ tóu tuó sì ㄧㄡˇ ㄈㄚˇ ㄊㄡˊ ㄊㄨㄛˊ ㄙˋ宋代太學生生活清苦,如同帶發修苦行的出家人,故稱太學為「有發頭陀寺」。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二》:「太學古語云:『有發頭陀寺,無官御史臺。』言其清苦而鯁亮也。」
有發頭陀寺
yǒu fā tóu tuó sì ㄧㄡˇ ㄈㄚ ㄊㄡˊ ㄊㄨㄛˊ ㄙㄧˋ 有發頭陀寺(有發頭陀寺)宋 時對太學的戲稱。因其齋舍簡樸,生活清苦如僧寺,故云。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二:“太學古語云‘有發頭陀寺,無官御史臺。’言其清苦而鯁亮也。 嘉定 間,余在太學,聞長上同舍言, 乾淳 間,齋舍質素,飲器止陶瓦,棟宇無設飾。近時諸齋亭榭簾幙,競為靡麗,每一會飲,黃白錯落,非頭陀寺比矣
【有】:[yǒu]1.存在:有關。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備無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屬:他有一本書。3.表示發生、出現:有病。情況有變化。4.表示估量或比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學問。6.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有勞。有請。7.無定指,與“某”相近:有一天。8.詞綴,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數之外再加零數。
【發】:[fā]1.送出;交付:發貨。分發。印發。發了一封信。2.發射:發炮。百發百中。3.產生;發生:發芽。發電。發水。發病。4.表達:發表。發布。發誓。發言。發議論。5.擴大;開展:發展。發揚。發育。6.因得到大量財物而興旺:發家。暴發戶。他這兩年跑買賣可發了。7.食物等因發酵或水浸而膨脹:面發了。發海參。8.放散;散開:發散。揮發。蒸發。9.揭露;打開:發現。揭發。發掘。10.姓。[fà]頭發:毛發。須發。白發。假發。理發。
【頭】:[tóu]1.人身最上部或動物最前部長著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頭發或所留頭發的樣式:剃頭。梳頭。平頭。分頭。你的臉形留這種頭不合適。3.物體的頂端或末梢:山頭。筆頭兒。中間粗,兩頭兒細。4.事情的起點或終點:話頭兒。提個頭兒。這種日子到什么時候才是個頭兒啊!5.物品的殘余部分:布頭兒。蠟頭兒。鉛筆頭兒。6.頭目:李頭兒。他是這一幫人的頭兒。7.方面:他們是一頭兒的。心掛兩頭。8.第一:頭等。頭號。9.領頭的;次序居先的:頭車。頭馬。頭羊。10.姓。[tou]1.(頭兒)名詞后綴。a)接于名詞性詞根:木頭。石頭。骨頭。舌頭。罐頭。苗頭。b)接于動詞詞根:念頭。扣頭。饒頭。嚼頭兒。看頭兒。聽頭兒。c)接于形容詞詞根:準頭。甜頭兒。2.方位詞后綴:上頭。下頭。前頭。后頭。里頭。外頭。
【陀】:1.見〖陀螺〗、2.姓。
【寺】:1.古代官署名:大理寺。太常寺。2.佛教的廟宇:碧云寺。護國寺。3.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的地方:清真寺。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