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明的讀音 無明的意思
無明 (佛教用語)無明是指不知意識心之虛幻,執為實不壞我,故令阿賴耶識起行支,依于末那之執我而執名色,遂至輪轉生死。大乘佛法把無明分成兩個部分:一念無明,無始無明。
- 無
- 明
“無明”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ú míng]
- 漢字注音:
- ㄨˊ ㄇㄧㄥˊ
- 簡繁字形:
- 無明
- 是否常用:
- 否
“無明”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目不見。 2.梵語avidy?的意譯。謂癡愚無智慧。 3.指無明火。 辭典解釋
無明 wú míng ㄨˊ ㄇㄧㄥˊ 怒火。《劉知遠諸宮調.第一一》:「平白便發無明,不改從前窮性氣!」《紅樓夢.第二八回》:「正是一腔無明,正未發泄。」也作「無明火」。
佛教用語。佛教謂不能了知現象的真實性的原始愚癡。為十二因緣的第一支,是一切 煩惱的根源。
《維摩詰所說經.卷上.菩薩品第四》:「緣起是道場,無明乃至老死皆無盡故。」
網絡解釋
無明 (佛教用語)
無明是指不知意識心之虛幻,執為實不壞我,故令阿賴耶識起行支,依于末那之執我而執名色,遂至輪轉生死。大乘佛法把無明分成兩個部分:一念無明,無始無明。
“無明”的單字解釋
【無】:[wú]1.沒有(跟“有”相對):從無到有。無產階級。有則改之,無則加勉。2.不:無論。無須。3.不論:事無大小,都有人負責。4.同“毋”。5.姓。[mó]見【南無】。
【明】:1.明亮(跟“暗”相對):明月。天明。燈火通明。2.明白;清楚:問明。講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開;顯露在外;不隱蔽(跟“暗”相對):明說。明令。明溝。明槍易躲,暗箭難防。4.眼力好;眼光正確;對事物現象看得清:聰明。英明。精明強干。耳聰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棄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視覺:雙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義。不明利害。8.表明;顯示:開宗明義。賦詩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會,干嗎還要為難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樂年間遷都北京。12.姓。
“無明”的相關成語
“無明”的相關詞語
“無明”造句
氣是無明火,忍是敵災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孫耕。
法無明文禁止即可行。
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下無諍臣便上無明主。
君能洗盡世間念,何處樓臺無明月?
以為窮鄉晚進有志于學,而無明師良友以先后之者,誠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門而入矣。
游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
貪欲是火能焚身,瞋恨是惡能害身,癡是無明能引起五蘊熾盛而苦了身心。要終止苦而達至安詳快樂,惟有消除“我”、“我所有”的意識。
我們什么都懷疑,就是不懷疑自己的無知與無明,麻煩就在這里。
他按捺不住心頭的無明業火,上前就給了那人一拳。
* 無明的讀音是:wú míng,無明的意思:無明 (佛教用語)無明是指不知意識心之虛幻,執為實不壞我,故令阿賴耶識起行支,依于末那之執我而執名色,遂至輪轉生死。大乘佛法把無明分成兩個部分:一念無明,無始無明。
基本解釋
1.目不見。 2.梵語avidy?的意譯。謂癡愚無智慧。 3.指無明火。辭典解釋
無明 wú míng ㄨˊ ㄇㄧㄥˊ怒火。《劉知遠諸宮調.第一一》:「平白便發無明,不改從前窮性氣!」《紅樓夢.第二八回》:「正是一腔無明,正未發泄。」也作「無明火」。
佛教用語。佛教謂不能了知現象的真實性的原始愚癡。為十二因緣的第一支,是一切 煩惱的根源。
《維摩詰所說經.卷上.菩薩品第四》:「緣起是道場,無明乃至老死皆無盡故。」
無明 (佛教用語)
無明是指不知意識心之虛幻,執為實不壞我,故令阿賴耶識起行支,依于末那之執我而執名色,遂至輪轉生死。大乘佛法把無明分成兩個部分:一念無明,無始無明。【無】:[wú]1.沒有(跟“有”相對):從無到有。無產階級。有則改之,無則加勉。2.不:無論。無須。3.不論:事無大小,都有人負責。4.同“毋”。5.姓。[mó]見【南無】。
【明】:1.明亮(跟“暗”相對):明月。天明。燈火通明。2.明白;清楚:問明。講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開;顯露在外;不隱蔽(跟“暗”相對):明說。明令。明溝。明槍易躲,暗箭難防。4.眼力好;眼光正確;對事物現象看得清:聰明。英明。精明強干。耳聰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棄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視覺:雙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義。不明利害。8.表明;顯示:開宗明義。賦詩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會,干嗎還要為難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樂年間遷都北京。12.姓。
氣是無明火,忍是敵災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孫耕。
法無明文禁止即可行。
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下無諍臣便上無明主。
君能洗盡世間念,何處樓臺無明月?
以為窮鄉晚進有志于學,而無明師良友以先后之者,誠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門而入矣。
游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
貪欲是火能焚身,瞋恨是惡能害身,癡是無明能引起五蘊熾盛而苦了身心。要終止苦而達至安詳快樂,惟有消除“我”、“我所有”的意識。
我們什么都懷疑,就是不懷疑自己的無知與無明,麻煩就在這里。
他按捺不住心頭的無明業火,上前就給了那人一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