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閣的讀音 文津閣的意思
文津閣 文津閣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建成,1954年重建。營造法式仿照明代建筑的浙江“天一閣”。外觀為兩層,實際是三層,閣中辟一暗層,這樣陽光不能直射到藏書庫。室內油漆彩畫也很考究,深綠色的柱子,藍色封套卷冊,白色的書端,都以冷色為主,給人以寧靜的氣氛。
- 文
- 津
- 閣
“文津閣”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én jīn gé]
- 漢字注音:
- ㄨㄣˊ ㄐㄧㄣ ㄍㄜˊ
- 簡繁字形:
- 文津閣
- 是否常用:
- 否
“文津閣”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清代專藏《四庫全書》的書閣之一。乾隆四十年(1775年)仿寧波范氏天一閣建筑﹐建于承德避暑山莊。1915年藏書運至北京﹐今藏于北京圖書館。 辭典解釋
文津閣 wén jīn gé ㄨㄣˊ ㄐㄧㄣ ㄍㄜˊ 位于熱河省承德縣避暑山莊的藏書閣。清乾隆四十年建,專藏四庫全書,今圖書移藏于北平圖書館。
網絡解釋
文津閣
文津閣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建成,1954年重建。營造法式仿照明代建筑的浙江“天一閣”。外觀為兩層,實際是三層,閣中辟一暗層,這樣陽光不能直射到藏書庫。室內油漆彩畫也很考究,深綠色的柱子,藍色封套卷冊,白色的書端,都以冷色為主,給人以寧靜的氣氛。
“文津閣”的單字解釋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津】:1.渡口:要津。2.唾液;汗:津液。遍體生津。3.滋潤;補貼:津貼。4.天津的簡稱。
【閣】:1.類似樓房的建築物,供遠眺、遊憩、藏書和供佛之用:樓閣。滕王閣。閣下(對人的敬稱,意謂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閣下的侍從者而告之;現代多用於外交場合)。2.特指女子的臥房:閨閣。出閣(出嫁)。3.小木頭房子:閣子。閣樓。4.某些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內閣(簡稱“閣”)。組閣。入閣。5.古同“擱”,停止。
“文津閣”的相關詞語
* 文津閣的讀音是:wén jīn gé,文津閣的意思:文津閣 文津閣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建成,1954年重建。營造法式仿照明代建筑的浙江“天一閣”。外觀為兩層,實際是三層,閣中辟一暗層,這樣陽光不能直射到藏書庫。室內油漆彩畫也很考究,深綠色的柱子,藍色封套卷冊,白色的書端,都以冷色為主,給人以寧靜的氣氛。
基本解釋
清代專藏《四庫全書》的書閣之一。乾隆四十年(1775年)仿寧波范氏天一閣建筑﹐建于承德避暑山莊。1915年藏書運至北京﹐今藏于北京圖書館。辭典解釋
文津閣 wén jīn gé ㄨㄣˊ ㄐㄧㄣ ㄍㄜˊ位于熱河省承德縣避暑山莊的藏書閣。清乾隆四十年建,專藏四庫全書,今圖書移藏于北平圖書館。
文津閣
文津閣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建成,1954年重建。營造法式仿照明代建筑的浙江“天一閣”。外觀為兩層,實際是三層,閣中辟一暗層,這樣陽光不能直射到藏書庫。室內油漆彩畫也很考究,深綠色的柱子,藍色封套卷冊,白色的書端,都以冷色為主,給人以寧靜的氣氛。【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津】:1.渡口:要津。2.唾液;汗:津液。遍體生津。3.滋潤;補貼:津貼。4.天津的簡稱。
【閣】:1.類似樓房的建築物,供遠眺、遊憩、藏書和供佛之用:樓閣。滕王閣。閣下(對人的敬稱,意謂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閣下的侍從者而告之;現代多用於外交場合)。2.特指女子的臥房:閨閣。出閣(出嫁)。3.小木頭房子:閣子。閣樓。4.某些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內閣(簡稱“閣”)。組閣。入閣。5.古同“擱”,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