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難解紛的讀音 排難解紛的意思
【解釋】原指為人排除危難,解決糾紛。今指調停雙方爭執。【出處】《戰國策·趙策三》:“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仲連不忍為也。”【示例】況且~是我輩的常事,何足為奇。 ◎清·李漁《意中緣·設計》【近義詞】排憂解難、息事寧人【反義詞】撥弄是非、搬弄是非【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排
- 難
- 解
- 紛
“排難解紛”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pái nàn jiě fēn]
- 漢字注音:
- ㄆㄞˊ ㄋㄢˋ ㄐㄧㄝ ˇ ㄈㄣ
- 簡繁字形:
- 排難解紛
- 是否常用:
- 否
“排難解紛”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排難解紛 páinàn-jiěfēn
[exclude difficulties and solve dispute] 原指給人排除危難、解決糾紛,現指調解糾紛
夫國有諸侯之事,而能端委束帶,與賓客重,以排難解紛,徇國家之急。——宋· 司馬光《答孔文仲司戶書》
辭典解釋
排難解紛 pái nàn jiě fēn ㄆㄞˊ ㄋㄢˋ ㄐㄧㄝˇ ㄈㄣ 語本《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魯連笑曰:『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指為人解圍。《舊唐書.卷一七九.張濬傳》:「若能此際排難解紛,陳師鞠旅,共誅寇盜,迎奉鑾輿,則富貴功名,指掌可取。」清.李漁《意中緣.第二七出》:「況且排難解紛是我輩的常事,何足為奇?」也作「排患解紛」。
反義詞
挑撥離間﹑推波助瀾﹑火上澆油英語 to remove perils and solve disputes (idiom)?; to reconcile differences
德語 Streit schlichten (V)?
網絡解釋
【解釋】原指為人排除危難,解決糾紛。今指調停雙方爭執。
【出處】《戰國策·趙策三》:“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仲連不忍為也。”
【示例】況且~是我輩的常事,何足為奇。 ◎清·李漁《意中緣·設計》
【近義詞】排憂解難、息事寧人
【反義詞】撥弄是非、搬弄是非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排難解紛”的單字解釋
【排】:[pái]1.一個挨一個地按著次序擺:排隊。排字。把椅子排成一行。2.排成的行列:他坐在后排。3.軍隊的編制單位,隸屬于連,下轄若干班。4.指排球運動:排壇。中國女排。5.用于成行列的東西:一排子彈。一排椅子。上下兩排牙齒。6.一種水上交通工具,用竹子或木頭平排地連在一起做成。7.指扎(zā)成排的竹子或木頭,便于放在水里運走。8.一種西式食品,用大而厚的肉片煎成:牛排。豬排。9.排演:彩排。這是一出新排的京劇。10.推;推開:排闥(tà)直入。排門而出。[pǎi]用楦子填緊或撐大新鞋的中空部分使合于某種形狀:把這雙鞋排一排。
【難】:[nán]1.困難;不易。2.使困難;使感到困難。3.不能;不好。4.厭惡;忌恨。5.方言。現在。[nàn]1.危難;禍患。2.引申為罹難。3.變亂。4.仇敵。5.拒斥。6.責難;詰問。7.疑問,疑難。8.畏懼;擔心。9.謹慎。10.同“戁”。恭敬。
【解】:[jiě]1.分開:解剖。瓦解。難解難分。2.把束縛著或系著的東西打開:解扣兒。解衣服。3.解除:解職。解渴。解乏。4.解釋:解說。解答。注解。5.了解;明白:令人不解。通俗易解。6.解手:大解。小解。7.代數方程式中未知數的值,例如x+16=0,x=-16,-16就是x+16=0這個方程的解。8.演算方程式;求方程式中未知數的值:解方程。[jiè]解送:押解。把犯人解到縣里。[xiè]1.懂得;明白:解不開這個道理。2.舊時指雜技表演的各種技藝,特指騎在馬上表演的技藝:跑馬賣解。3.解池,湖名,在山西。4.姓。
【紛】:同“紛”。
“排難解紛”的相關詞語
* 排難解紛的讀音是:pái nàn jiě fēn,排難解紛的意思:【解釋】原指為人排除危難,解決糾紛。今指調停雙方爭執。【出處】《戰國策·趙策三》:“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仲連不忍為也。”【示例】況且~是我輩的常事,何足為奇。 ◎清·李漁《意中緣·設計》【近義詞】排憂解難、息事寧人【反義詞】撥弄是非、搬弄是非【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基本解釋
排難解紛 páinàn-jiěfēn
[exclude difficulties and solve dispute] 原指給人排除危難、解決糾紛,現指調解糾紛
夫國有諸侯之事,而能端委束帶,與賓客重,以排難解紛,徇國家之急。——宋· 司馬光《答孔文仲司戶書》
辭典解釋
排難解紛 pái nàn jiě fēn ㄆㄞˊ ㄋㄢˋ ㄐㄧㄝˇ ㄈㄣ語本《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魯連笑曰:『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指為人解圍。《舊唐書.卷一七九.張濬傳》:「若能此際排難解紛,陳師鞠旅,共誅寇盜,迎奉鑾輿,則富貴功名,指掌可取。」清.李漁《意中緣.第二七出》:「況且排難解紛是我輩的常事,何足為奇?」也作「排患解紛」。
反義詞
挑撥離間﹑推波助瀾﹑火上澆油英語 to remove perils and solve disputes (idiom)?; to reconcile differences
德語 Streit schlichten (V)?
【解釋】原指為人排除危難,解決糾紛。今指調停雙方爭執。
【出處】《戰國策·趙策三》:“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仲連不忍為也。”
【示例】況且~是我輩的常事,何足為奇。 ◎清·李漁《意中緣·設計》
【近義詞】排憂解難、息事寧人
【反義詞】撥弄是非、搬弄是非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排】:[pái]1.一個挨一個地按著次序擺:排隊。排字。把椅子排成一行。2.排成的行列:他坐在后排。3.軍隊的編制單位,隸屬于連,下轄若干班。4.指排球運動:排壇。中國女排。5.用于成行列的東西:一排子彈。一排椅子。上下兩排牙齒。6.一種水上交通工具,用竹子或木頭平排地連在一起做成。7.指扎(zā)成排的竹子或木頭,便于放在水里運走。8.一種西式食品,用大而厚的肉片煎成:牛排。豬排。9.排演:彩排。這是一出新排的京劇。10.推;推開:排闥(tà)直入。排門而出。[pǎi]用楦子填緊或撐大新鞋的中空部分使合于某種形狀:把這雙鞋排一排。
【難】:[nán]1.困難;不易。2.使困難;使感到困難。3.不能;不好。4.厭惡;忌恨。5.方言。現在。[nàn]1.危難;禍患。2.引申為罹難。3.變亂。4.仇敵。5.拒斥。6.責難;詰問。7.疑問,疑難。8.畏懼;擔心。9.謹慎。10.同“戁”。恭敬。
【解】:[jiě]1.分開:解剖。瓦解。難解難分。2.把束縛著或系著的東西打開:解扣兒。解衣服。3.解除:解職。解渴。解乏。4.解釋:解說。解答。注解。5.了解;明白:令人不解。通俗易解。6.解手:大解。小解。7.代數方程式中未知數的值,例如x+16=0,x=-16,-16就是x+16=0這個方程的解。8.演算方程式;求方程式中未知數的值:解方程。[jiè]解送:押解。把犯人解到縣里。[xiè]1.懂得;明白:解不開這個道理。2.舊時指雜技表演的各種技藝,特指騎在馬上表演的技藝:跑馬賣解。3.解池,湖名,在山西。4.姓。
【紛】:同“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