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拔葵去織的讀音 拔葵去織的意思

    【解釋】比喻做官的不與人民爭利。【出處】《漢書·董仲舒傳》:“故公儀子相魯,之其見家織帛,怒而出其妻;食子舍而茹葵,慍而拔其葵。”【示例】非謂~,且欲省息紛紜。 ◎《梁書、徐勉傳》【語法】聯合式;作謂語;指當官不與民爭利
    • kuí
    • zhī

    “拔葵去織”的讀音

    拼音讀音
    [bá kuí qù zhī]
    漢字注音:
    ㄅㄚˊ ㄎㄨㄟˊ ㄑㄩˋ ㄓ
    簡繁字形:
    拔葵去織
    是否常用:

    “拔葵去織”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史記.循吏列傳》:"﹝公儀休﹞食茹而美,拔其園葵而棄之。見其家織布好,而疾出其家婦,燔其機,云:'欲令農士工女安所讎其貨乎?'"后以"拔葵去織"為居官不與民爭利的典故。

    辭典解釋

    拔葵去織  bá kuí qù zhī  ㄅㄚˊ ㄎㄨㄟˊ ㄑㄩˋ ㄓ  

    公儀休為魯相時,拔去家里園圃的葵菜,且又燔燒家中的織布機,以示不奪園夫紅女之利的故事。典出《漢書.卷一一九.循吏傳.公儀休傳》。后指為官不與民爭利。
    《宋書.卷八五.謝莊傳》:「臣愚謂大臣在祿位者,尤不宜與民爭利,不審可得在此詔不?拔葵去織,實宜深宏。」

    反義詞

    與民爭利

    網絡解釋

    【解釋】比喻做官的不與人民爭利。

    【出處】《漢書·董仲舒傳》:“故公儀子相魯,之其見家織帛,怒而出其妻;食子舍而茹葵,慍而拔其葵。”

    【示例】非謂~,且欲省息紛紜。 ◎《梁書、徐勉傳》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指當官不與民爭利

    “拔葵去織”的單字解釋

    】:1.把固定或隱藏在其他物體里的東西往外拉;抽出:拔草。拔劍。拔刺。拔了一顆牙。拔了禍根。2.吸出(毒氣等):拔毒。拔火。拔罐子。3.挑選(多指人才):選拔。4.向高提:拔嗓子。5.超出;高出:海拔。出類拔萃。6.奪取;攻克(據點、城池等):連拔敵軍三個據點。7.把東西放在涼水里使變涼: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拔一拔。8.姓。
    】:1.冬葵,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葉圓形,稍皺縮,嫩時可食。2.向日葵,一種油料作物。種子可榨油。
    】:1.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去路。去向。從成都去重慶。他去了三天,還沒回來。2.離開:去國。去世。去職。去留兩便。3.失去;失掉:大勢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這句話去幾個字就簡潔了。5.距離:兩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過去的(時間,多指過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辭,指人死:他不到四十歲就先去了。8.表示離開說話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時用“去”,表示到說話人所在地參與某件事時用“來”。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時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聽報告去了。10.用在“大、多、遠”等形容詞后,表示“非常…”,“…極了”的意思(后面加“了”):這座樓可大了去了!。他到過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聲:平上去入。11.扮演(戲曲里的角色):在《斷橋》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動詞后,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離開原來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繼續等:信步走去(=過去)。讓他說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zhī]1.製作布帛之總稱。2.編織。3.搜羅。4.比喻客觀事物紛繁交錯。5.比喻思想情緒紛亂糾結。[zhì]1.用染絲織成的絲織品。2.同“”。旗幟;標志。

    “拔葵去織”的相關詞語

    * 拔葵去織的讀音是:bá kuí qù zhī,拔葵去織的意思:【解釋】比喻做官的不與人民爭利。【出處】《漢書·董仲舒傳》:“故公儀子相魯,之其見家織帛,怒而出其妻;食子舍而茹葵,慍而拔其葵。”【示例】非謂~,且欲省息紛紜。 ◎《梁書、徐勉傳》【語法】聯合式;作謂語;指當官不與民爭利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