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戟手的讀音 戟手的意思

    戟手 讀音:jǐ 古書中也稱“棘”。是將戈和矛結合在一起,具有勾啄和刺擊雙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殺傷力比戈和矛都要強。戟在商代即已出現,西周時也有用于作戰的,但似不普遍。到了春秋時期,戟已成為常用兵器之一。春秋前期魯隱公十一年(前712年),鄭國在伐許前授兵時,即有子都拔棘逐穎考叔的事發生。魯莊公四年(前690年),楚伐隨,“授師子焉”,說明楚國已用戟裝備軍隊了。
    • shǒu

    “戟手”的讀音

    拼音讀音
    [jǐ shǒu]
    漢字注音:
    ㄐㄧˇ ㄕㄡˇ
    簡繁字形:
    是否常用:

    “戟手”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手臂微屈,以食指指斥人。因手形像戟,故稱。《左傳·哀公二十五年》:“褚師出。公戟其手,曰:‘必斷而足。’”后因以“戟手”或“戟指”形容指著別人怒罵的樣子:戟手大罵|戟指怒目|將軍戟手指賊語,死為厲鬼當殺汝。

    辭典解釋

    戟手  jǐ shǒu  ㄐㄧˇ ㄕㄡˇ  

    伸出手指指著對方罵。唐.皇甫枚《飛煙傳》:「其夕,夢飛煙戟手而詈曰:『士有百行,君得全乎?』」也作「戟指」。

    網絡解釋

    戟手

    讀音:jǐ
    古書中也稱“棘”。是將戈和矛結合在一起,具有勾啄和刺擊雙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殺傷力比戈和矛都要強。戟在商代即已出現,西周時也有用于作戰的,但似不普遍。到了春秋時期,戟已成為常用兵器之一。春秋前期魯隱公十一年(前712年),鄭國在伐許前授兵時,即有子都拔棘逐穎考叔的事發生。魯莊公四年(前690年),楚伐隨,“授師子焉”,說明楚國已用戟裝備軍隊了。

    “戟手”的單字解釋

    】:1.古代兵器,在長柄的一端裝有青銅或鐵制成的槍尖,旁邊附有月牙形鋒刃。2.刺激
    】:1.人體上肢前端能拿東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冊。手槍。3.拿著:人手一冊。4.做某種工作或有某種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機手。能手。選手。5.親手:手植。手書。6.指本領、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戟手”的相關詞語

    * 戟手的讀音是:jǐ shǒu,戟手的意思:戟手 讀音:jǐ 古書中也稱“棘”。是將戈和矛結合在一起,具有勾啄和刺擊雙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殺傷力比戈和矛都要強。戟在商代即已出現,西周時也有用于作戰的,但似不普遍。到了春秋時期,戟已成為常用兵器之一。春秋前期魯隱公十一年(前712年),鄭國在伐許前授兵時,即有子都拔棘逐穎考叔的事發生。魯莊公四年(前690年),楚伐隨,“授師子焉”,說明楚國已用戟裝備軍隊了。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