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慧皎的讀音 慧皎的意思

    慧皎 釋慧皎大師(497─554),俗姓陳,會稽上虞(今屬浙江)人,南朝梁代高僧、佛教史學家。 慧皎學涉內外,博通經律,常掛單會稽嘉祥寺,每年春夏宏宣佛法,秋冬專事著述,撰《涅槃經義疏》、《梵網經疏》、闡揚涅槃學說。 鑒于當時佛教盛行,出家人甚眾,不少“名僧”徒具虛名,而梁僧寶昌所作《名僧傳》取舍失當,為矯正時弊,遂“博諮故老,廣訪先達”,收檢史料,于梁天監十八年(519)編撰《高僧傳》凡十四卷,分譯經、義解、神異等十科,記載自東漢明帝至梁代高僧257人,附見200余人。 書成,通行于世,內容精深,義理明確,條理清晰,文采斐然,成為中國佛教史上第一部系統的僧傳及后世研究古代哲學、文學、歷史之重要著作。其所創傳記體例,為后世歷代僧傳所仿效。圓寂后墓在廬山禪閣寺。
    • huì
    • jiǎo

    “慧皎”的讀音

    拼音讀音
    [huì jiǎo]
    漢字注音:
    ㄏㄨㄟˋ ㄐㄧㄠˇ
    簡繁字形:
    是否常用:

    “慧皎”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慧皎  huì jiǎo  ㄏㄨㄟˋ ㄐㄧㄠˇ  

    南朝梁一位高僧的法號。(西元497~554)?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縣西)?人,博通內外學,是著名的佛教史家。其最大貢獻是綜合前人有關高僧的傳記,加以分類編輯,成為高僧傳。由于取材精審、體例明確、文采斐然,是佛教史中的名著。

    網絡解釋

    慧皎

    釋慧皎大師(497─554),俗姓陳,會稽上虞(今屬浙江)人,南朝梁代高僧、佛教史學家。
    慧皎學涉內外,博通經律,常掛單會稽嘉祥寺,每年春夏宏宣佛法,秋冬專事著述,撰《涅槃經義疏》、《梵網經疏》、闡揚涅槃學說。
    鑒于當時佛教盛行,出家人甚眾,不少“名僧”徒具虛名,而梁僧寶昌所作《名僧傳》取舍失當,為矯正時弊,遂“博諮故老,廣訪先達”,收檢史料,于梁天監十八年(519)編撰《高僧傳》凡十四卷,分譯經、義解、神異等十科,記載自東漢明帝至梁代高僧257人,附見200余人。
    書成,通行于世,內容精深,義理明確,條理清晰,文采斐然,成為中國佛教史上第一部系統的僧傳及后世研究古代哲學、文學、歷史之重要著作。其所創傳記體例,為后世歷代僧傳所仿效。圓寂后墓在廬山禪閣寺。

    “慧皎”的單字解釋

    】:1.聰明:智慧。聰慧。慧心。2.姓。
    】:1.白而亮:皎潔。皎月。2.姓。

    “慧皎”的相關詞語

    * 慧皎的讀音是:huì jiǎo,慧皎的意思:慧皎 釋慧皎大師(497─554),俗姓陳,會稽上虞(今屬浙江)人,南朝梁代高僧、佛教史學家。 慧皎學涉內外,博通經律,常掛單會稽嘉祥寺,每年春夏宏宣佛法,秋冬專事著述,撰《涅槃經義疏》、《梵網經疏》、闡揚涅槃學說。 鑒于當時佛教盛行,出家人甚眾,不少“名僧”徒具虛名,而梁僧寶昌所作《名僧傳》取舍失當,為矯正時弊,遂“博諮故老,廣訪先達”,收檢史料,于梁天監十八年(519)編撰《高僧傳》凡十四卷,分譯經、義解、神異等十科,記載自東漢明帝至梁代高僧257人,附見200余人。 書成,通行于世,內容精深,義理明確,條理清晰,文采斐然,成為中國佛教史上第一部系統的僧傳及后世研究古代哲學、文學、歷史之重要著作。其所創傳記體例,為后世歷代僧傳所仿效。圓寂后墓在廬山禪閣寺。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