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達的讀音 巴格達的意思
巴格達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省首府)巴格達(??????,Baghdad),伊拉克首都,同時也是巴格達省首府,伊斯蘭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巴格達這個名稱來自于波斯語,含義為“神(bagh)的贈賜(dād)”。舊譯“報達”、“八哈塔”。 巴格達跨底格里斯河兩岸,距幼發拉底河僅30多公里,處于東西方的交通要道,鐵路、公路和航空構成陸地和空中的立體運輸,十分便捷。鐵路向北通往敘利亞和土耳其,向南延伸至波斯灣,也是國際東方快車的必經之地。
- 巴
- 格
- 達
“巴格達”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ā gé dá]
- 漢字注音:
- ㄅㄚ ㄍㄜˊ ㄉㄚˊ
- 簡繁字形:
- 巴格達
- 是否常用:
- 否
“巴格達”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伊拉克首都。人口450萬(1995年)。公元762年被定為阿拉伯帝國都城,9世紀曾為伊斯蘭教中心。1921年成為首都。全國最大工業中心,有煉油、鋼鐵、水泥等工業。中東重要國際航空站。多清真寺。城南有巴比倫古城遺址,游覽業興盛。辭典解釋
巴格達 (Baghdad) bā gé dá ㄅㄚ ㄍㄜˊ ㄉㄚˊ 城市名。位于底格里斯河與其支流狄牙拉河的會流處。為伊拉克首都和進出口貨物的最大集散地。不僅輸出本國產品,伊朗西部的土產大部分亦經此轉運出口,同時也是中東地區重要的航空站。昔為巴比倫帝國的重要城市,所以城內頗多古跡,但在兩伊戰爭的城市戰中,巴格達成為伊朗飛彈攻擊的目標,都市景觀破壞無數,不復當年的盛況。西元一九九一年波灣戰爭后,市容損毀更為慘烈。
網絡解釋
巴格達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省首府)
巴格達(??????,Baghdad),伊拉克首都,同時也是巴格達省首府,伊斯蘭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巴格達這個名稱來自于波斯語,含義為“神(bagh)的贈賜(dād)”。舊譯“報達”、“八哈塔”。
巴格達跨底格里斯河兩岸,距幼發拉底河僅30多公里,處于東西方的交通要道,鐵路、公路和航空構成陸地和空中的立體運輸,十分便捷。鐵路向北通往敘利亞和土耳其,向南延伸至波斯灣,也是國際東方快車的必經之地。
“巴格達”的單字解釋
【巴】:1.盼望:巴不得。朝(zhāo)巴夜望。2.緊貼:爬山虎巴在墻上。3.粘住:粥巴了鍋了。4.粘在別的東西上的東西:鍋巴。5.挨著:前不巴村,后不巴店。6.張開:巴著眼瞧。天氣干燥,桌子都巴縫兒啦。7.周朝國名,在今四川東部和重慶一帶。8.指四川東部和重慶一帶。9.姓。10.壓強的非法定計量單位,符號bar。1平方厘米的面積上受到100萬達因作用力,壓強就是1巴,合100000帕。從前氣象學上多用毫巴,現已改用百帕。11.巴士:大巴。中巴。小巴。
【格】:[gé]1.格子:方格紙。把字寫在格兒里。四格兒的書架。2.規格;格式:品格。格律。合格。別具一格。3.品質;風度:人格。風格。性格。4.阻礙;限制:格于成例。5.某些語言中名詞(有的包括代詞、形容詞)的語法范疇,用詞尾變化來表示它和別的詞之間的語法關系。例如俄語的名詞、代詞、形容詞都有六個格。6.姓。7.推究:格物。8.打:格斗。格殺。[gē]形容某些碰擊、斷裂聲:格格。格登。
【達】:1.通;到。例:四通八達。抵達。2.對事理認識得透徹:通達事理。3.達到;實現:目的已達。達成協議。4.告知;表達:轉達。傳達。5.指得到顯要的地位:顯達。
“巴格達”的相關詞語
“巴格達”造句
沒有比巴格達城更美麗,沒有比母親更可信賴。
什葉派教徒為了躲避村子附近的宗教沖突,在巴格達北部一個垃圾遍野的貧民窟找到了安身之處。
巴格達西部一輛被遺棄的卡車里發現堆擠了15名男子的尸體。警方說這些受害者看來是被勒死的。
落日的余暉灑滿整個巴格達城,一戶戶的人家、一群群的孩子在沿著河悠閑漫步,僅僅兩年前,這還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2010年1月13日,在巴格達,美國士兵參加了美軍第一騎兵師和美國第一裝甲師之間的權力移交儀式。
伊拉克警方稱在巴格達什葉派清真寺發生的連造成環爆炸案已經造成至少二十七人死亡,五十多人受傷。
由于巴格達的大型現代化道路網絡的距離,排爆護送一隊,主要包括駕駛周圍,盡量不得到回應時撞到另一滅蠅燈的第一個。
扎一迪在巴格達制造了扔鞋事件之后,伊朗官員就鼓勵舉行扔鞋比賽,就是競賽者比賽向布什漫畫像扔鞋。
小說說的是巴格達古城的一位布商福瓦德阿巴斯的故事。
該公司在巴格達以南90英里的瓦西特省的Ahdad油田干了6個月后,該油田即開始出油。
* 巴格達的讀音是:bā gé dá,巴格達的意思:巴格達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省首府)巴格達(??????,Baghdad),伊拉克首都,同時也是巴格達省首府,伊斯蘭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巴格達這個名稱來自于波斯語,含義為“神(bagh)的贈賜(dād)”。舊譯“報達”、“八哈塔”。 巴格達跨底格里斯河兩岸,距幼發拉底河僅30多公里,處于東西方的交通要道,鐵路、公路和航空構成陸地和空中的立體運輸,十分便捷。鐵路向北通往敘利亞和土耳其,向南延伸至波斯灣,也是國際東方快車的必經之地。
基本解釋
伊拉克首都。人口450萬(1995年)。公元762年被定為阿拉伯帝國都城,9世紀曾為伊斯蘭教中心。1921年成為首都。全國最大工業中心,有煉油、鋼鐵、水泥等工業。中東重要國際航空站。多清真寺。城南有巴比倫古城遺址,游覽業興盛。辭典解釋
巴格達 (Baghdad) bā gé dá ㄅㄚ ㄍㄜˊ ㄉㄚˊ城市名。位于底格里斯河與其支流狄牙拉河的會流處。為伊拉克首都和進出口貨物的最大集散地。不僅輸出本國產品,伊朗西部的土產大部分亦經此轉運出口,同時也是中東地區重要的航空站。昔為巴比倫帝國的重要城市,所以城內頗多古跡,但在兩伊戰爭的城市戰中,巴格達成為伊朗飛彈攻擊的目標,都市景觀破壞無數,不復當年的盛況。西元一九九一年波灣戰爭后,市容損毀更為慘烈。
巴格達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省首府)
巴格達(??????,Baghdad),伊拉克首都,同時也是巴格達省首府,伊斯蘭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巴格達這個名稱來自于波斯語,含義為“神(bagh)的贈賜(dād)”。舊譯“報達”、“八哈塔”。巴格達跨底格里斯河兩岸,距幼發拉底河僅30多公里,處于東西方的交通要道,鐵路、公路和航空構成陸地和空中的立體運輸,十分便捷。鐵路向北通往敘利亞和土耳其,向南延伸至波斯灣,也是國際東方快車的必經之地。
【巴】:1.盼望:巴不得。朝(zhāo)巴夜望。2.緊貼:爬山虎巴在墻上。3.粘住:粥巴了鍋了。4.粘在別的東西上的東西:鍋巴。5.挨著:前不巴村,后不巴店。6.張開:巴著眼瞧。天氣干燥,桌子都巴縫兒啦。7.周朝國名,在今四川東部和重慶一帶。8.指四川東部和重慶一帶。9.姓。10.壓強的非法定計量單位,符號bar。1平方厘米的面積上受到100萬達因作用力,壓強就是1巴,合100000帕。從前氣象學上多用毫巴,現已改用百帕。11.巴士:大巴。中巴。小巴。
【格】:[gé]1.格子:方格紙。把字寫在格兒里。四格兒的書架。2.規格;格式:品格。格律。合格。別具一格。3.品質;風度:人格。風格。性格。4.阻礙;限制:格于成例。5.某些語言中名詞(有的包括代詞、形容詞)的語法范疇,用詞尾變化來表示它和別的詞之間的語法關系。例如俄語的名詞、代詞、形容詞都有六個格。6.姓。7.推究:格物。8.打:格斗。格殺。[gē]形容某些碰擊、斷裂聲:格格。格登。
【達】:1.通;到。例:四通八達。抵達。2.對事理認識得透徹:通達事理。3.達到;實現:目的已達。達成協議。4.告知;表達:轉達。傳達。5.指得到顯要的地位:顯達。
沒有比巴格達城更美麗,沒有比母親更可信賴。
什葉派教徒為了躲避村子附近的宗教沖突,在巴格達北部一個垃圾遍野的貧民窟找到了安身之處。
巴格達西部一輛被遺棄的卡車里發現堆擠了15名男子的尸體。警方說這些受害者看來是被勒死的。
落日的余暉灑滿整個巴格達城,一戶戶的人家、一群群的孩子在沿著河悠閑漫步,僅僅兩年前,這還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2010年1月13日,在巴格達,美國士兵參加了美軍第一騎兵師和美國第一裝甲師之間的權力移交儀式。
伊拉克警方稱在巴格達什葉派清真寺發生的連造成環爆炸案已經造成至少二十七人死亡,五十多人受傷。
由于巴格達的大型現代化道路網絡的距離,排爆護送一隊,主要包括駕駛周圍,盡量不得到回應時撞到另一滅蠅燈的第一個。
扎一迪在巴格達制造了扔鞋事件之后,伊朗官員就鼓勵舉行扔鞋比賽,就是競賽者比賽向布什漫畫像扔鞋。
小說說的是巴格達古城的一位布商福瓦德阿巴斯的故事。
該公司在巴格達以南90英里的瓦西特省的Ahdad油田干了6個月后,該油田即開始出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