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治的讀音 對治的意思
對治 梵語pratipaks!a。原意為否定、遮遣。于佛教中,則指以道斷除煩惱等。其中,‘道’為‘能對治’,‘煩惱’等為‘所對治’。據俱舍論卷二十一載,欲斷除‘修所斷’之煩惱,有四種對治之道,可順次配于加行道、無間道、解脫道與勝進道等四道。梵語是印歐語系的印度語族的一種語言,是印歐語系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和拉丁語一樣,梵語已經成為一種屬于學術和宗教的專門用語。印度教經典《吠陀經》即用梵文寫成。其語法和發音均被當作一種宗教儀軌而絲毫不差地保存下來。19世紀時梵語成為重構印歐諸語言的關鍵語種。它被認為是梵天的語言。
- 對
- 治
“對治”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uì zhì]
- 漢字注音:
- ㄉㄨㄟˋ ㄓˋ
- 簡繁字形:
- 對治
- 是否常用:
- 否
“對治”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相匹敵。 2.原為佛教語。謂斷煩惱。 3.引申為對付。 4.指對應﹐對照。
網絡解釋
對治
梵語pratipaks!a。原意為否定、遮遣。于佛教中,則指以道斷除煩惱等。其中,‘道’為‘能對治’,‘煩惱’等為‘所對治’。據俱舍論卷二十一載,欲斷除‘修所斷’之煩惱,有四種對治之道,可順次配于加行道、無間道、解脫道與勝進道等四道。梵語是印歐語系的印度語族的一種語言,是印歐語系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和拉丁語一樣,梵語已經成為一種屬于學術和宗教的專門用語。印度教經典《吠陀經》即用梵文寫成。其語法和發音均被當作一種宗教儀軌而絲毫不差地保存下來。19世紀時梵語成為重構印歐諸語言的關鍵語種。它被認為是梵天的語言。
“對治”的單字解釋
【對】:同“對”。
【治】:1.治理:治家。治國。自治。治標。治本。治淮(淮河)。2.指安定或太平:治世。天下大治。3.舊稱地方政府所在地:縣治。府治。省治。4.醫治:治病。我的病已經治好了。5.消滅(害蟲):治蝗。治蚜蟲。6.懲辦:治罪。懲治。處治。7.研究:治學。8.姓。
“對治”的相關詞語
* 對治的讀音是:duì zhì,對治的意思:對治 梵語pratipaks!a。原意為否定、遮遣。于佛教中,則指以道斷除煩惱等。其中,‘道’為‘能對治’,‘煩惱’等為‘所對治’。據俱舍論卷二十一載,欲斷除‘修所斷’之煩惱,有四種對治之道,可順次配于加行道、無間道、解脫道與勝進道等四道。梵語是印歐語系的印度語族的一種語言,是印歐語系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和拉丁語一樣,梵語已經成為一種屬于學術和宗教的專門用語。印度教經典《吠陀經》即用梵文寫成。其語法和發音均被當作一種宗教儀軌而絲毫不差地保存下來。19世紀時梵語成為重構印歐諸語言的關鍵語種。它被認為是梵天的語言。
基本解釋
1.相匹敵。 2.原為佛教語。謂斷煩惱。 3.引申為對付。 4.指對應﹐對照。對治
梵語pratipaks!a。原意為否定、遮遣。于佛教中,則指以道斷除煩惱等。其中,‘道’為‘能對治’,‘煩惱’等為‘所對治’。據俱舍論卷二十一載,欲斷除‘修所斷’之煩惱,有四種對治之道,可順次配于加行道、無間道、解脫道與勝進道等四道。梵語是印歐語系的印度語族的一種語言,是印歐語系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和拉丁語一樣,梵語已經成為一種屬于學術和宗教的專門用語。印度教經典《吠陀經》即用梵文寫成。其語法和發音均被當作一種宗教儀軌而絲毫不差地保存下來。19世紀時梵語成為重構印歐諸語言的關鍵語種。它被認為是梵天的語言。【對】:同“對”。
【治】:1.治理:治家。治國。自治。治標。治本。治淮(淮河)。2.指安定或太平:治世。天下大治。3.舊稱地方政府所在地:縣治。府治。省治。4.醫治:治病。我的病已經治好了。5.消滅(害蟲):治蝗。治蚜蟲。6.懲辦:治罪。懲治。處治。7.研究:治學。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