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寶鈔的讀音 寶鈔的意思

    寶鈔 寶鈔是元、明、清政府發行的紙幣。蒙古忽必烈即位后,沿襲金之交鈔法,于中統元年 (1260年) 10月發行“中統元寶”紗,以金銀為發行準備,持鈔人如需用硬幣,隨時可到平準庫依法定比價換銀或金,幣值穩定。中統以后,不能繼續維持兌現。至元 (1264—1294年) 晚期和至正 (1341—1370年)年間發行的鈔,缺乏金銀準備,物價因而騰貴,陷入不可收拾的局面。明洪武七年 (1374年) 設寶鈔提舉司,發行“大明寶鈔”,與銅錢同時使用。
    • bǎo
    • chāo

    “寶鈔”的讀音

    拼音讀音
    [bǎo chāo]
    漢字注音:
    ㄅㄠˇ ㄔㄠ
    簡繁字形:
    寶鈔
    是否常用:

    “寶鈔”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寶鈔 bǎochāo

    [paper currency] 古時指紙幣,即元、明、清代發行的一種紙幣,如“至元通行寶鈔”,“大明通行寶鈔”、“大清寶鈔”

    辭典解釋

    寶鈔  bǎo chāo  ㄅㄠˇ ㄔㄠ  

    一種元、明發行的紙幣。元世祖時制造中統寶鈔,后又發行至元通行寶鈔。明洪武時設寶鈔提舉司,制造大明寶鈔。
    《元史.卷九三.食貨志一》:「世祖中統元,始造交鈔,……是年十月,又造中統元寶鈔。」
    《明史.卷八一.食貨志》:「七年,帝乃設寶鈔提舉司。明年始詔中書省造大明寶鈔,命民間通行。」

    網絡解釋

    寶鈔

    寶鈔是元、明、清政府發行的紙幣。蒙古忽必烈即位后,沿襲金之交鈔法,于中統元年 (1260年) 10月發行“中統元寶”紗,以金銀為發行準備,持鈔人如需用硬幣,隨時可到平準庫依法定比價換銀或金,幣值穩定。中統以后,不能繼續維持兌現。至元 (1264—1294年) 晚期和至正 (1341—1370年)年間發行的鈔,缺乏金銀準備,物價因而騰貴,陷入不可收拾的局面。明洪武七年 (1374年) 設寶鈔提舉司,發行“大明寶鈔”,與銅錢同時使用。
    寶鈔

    “寶鈔”的單字解釋

    】:1.珍貴的東西:國寶。獻寶。糧食是寶中之寶。2.珍貴的:寶刀。寶劍。寶石。寶物。3.舊時的一種賭具,方形,多用牛角制成,上有指示方向的記號。見〖壓寶〗。4.敬辭,用于稱對方的家眷、鋪子等:寶眷。寶號。寶剎。5.姓。
    】:1.指鈔票:現鈔。2.姓。3.同“抄1”

    “寶鈔”的相關詞語

    * 寶鈔的讀音是:bǎo chāo,寶鈔的意思:寶鈔 寶鈔是元、明、清政府發行的紙幣。蒙古忽必烈即位后,沿襲金之交鈔法,于中統元年 (1260年) 10月發行“中統元寶”紗,以金銀為發行準備,持鈔人如需用硬幣,隨時可到平準庫依法定比價換銀或金,幣值穩定。中統以后,不能繼續維持兌現。至元 (1264—1294年) 晚期和至正 (1341—1370年)年間發行的鈔,缺乏金銀準備,物價因而騰貴,陷入不可收拾的局面。明洪武七年 (1374年) 設寶鈔提舉司,發行“大明寶鈔”,與銅錢同時使用。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