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胥的讀音 子胥的意思
子胥 【名稱】:子胥 【 【
- 子
- 胥
“子胥”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ǐ xū]
- 漢字注音:
- ㄗˇ ㄒㄩ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子胥”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春秋楚大夫伍員的字。楚平王殺其父奢兄尚,其經宋鄭入吳,助闔廬奪取王位,整軍經武。不久,攻破楚國,掘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吳王夫差時,因力諫停止攻齊,拒絕越國求和,而漸被疏遠。后夫差賜劍命自殺,并以鴟夷革盛其尸浮于江上。
網絡解釋
子胥
【名稱】:子胥
【
【
“子胥”的單字解釋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胥】:1.古代掌管文書的小官吏:胥吏。2.文言副詞。皆;都:爾之教矣,民胥效矣。
“子胥”的相關成語
“子胥”的相關詞語
“子胥”造句
假若當初吳王能闔閭能聽從伍子胥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個國破家亡的結局呢?假若當初越王勾踐當初不能采納范蠡文種的意見,又怎能實現滅吳復國的愿望呢?善納人言者,昌;不納人言者,亡。
比干剖心,子胥鴟夷,非輕犯君以危身,強諫以干名也。
國恨家仇滿襟懷,伍子胥可不愿坐以待斃。
伍子胥當然沒忘記復仇,闔閭九年,吳軍一舉攻破楚國郢都,伍子胥掘平王墓鞭尸三百,報了血海深仇。
伍子胥是春秋后期吳國大臣,名員,字子胥,原來是楚國人。
你看它,西子湖畔,武穆志未死,你看它,姑蘇城頭,子胥恨難平,休道是,國之干城,到頭來,一縷英魂秋風冷,江海掩悲聲……
現在聽到王丕顯說起張子胥,想著是法顏大師引薦之人,必定還有些本事,加上確實沒人愿意出人,就同意了。
伍子胥方走不遠,心下驚顫,感覺不對,連忙跑了回來,但見流水潺潺,只有岸邊那女子的一雙鞋襪,冷冷清清地擺在那兒,無言地訴說著剛才發生的一切。
公元前483年,夫差派伍子胥出使吳國,太宰喜乘機進饞,說伍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
從伍子胥刺殺吳王、秦將白起大挫趙軍,到孫策取盧江、司馬懿騙曹爽,調虎離山計在歷史戰役中屢建奇功,沒想到千年后的今天這招依舊管用。
* 子胥的讀音是:zǐ xū,子胥的意思:子胥 【名稱】:子胥 【 【
基本解釋
1.春秋楚大夫伍員的字。楚平王殺其父奢兄尚,其經宋鄭入吳,助闔廬奪取王位,整軍經武。不久,攻破楚國,掘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吳王夫差時,因力諫停止攻齊,拒絕越國求和,而漸被疏遠。后夫差賜劍命自殺,并以鴟夷革盛其尸浮于江上。子胥
【名稱】:子胥【
【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胥】:1.古代掌管文書的小官吏:胥吏。2.文言副詞。皆;都:爾之教矣,民胥效矣。
假若當初吳王能闔閭能聽從伍子胥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個國破家亡的結局呢?假若當初越王勾踐當初不能采納范蠡文種的意見,又怎能實現滅吳復國的愿望呢?善納人言者,昌;不納人言者,亡。
比干剖心,子胥鴟夷,非輕犯君以危身,強諫以干名也。
國恨家仇滿襟懷,伍子胥可不愿坐以待斃。
伍子胥當然沒忘記復仇,闔閭九年,吳軍一舉攻破楚國郢都,伍子胥掘平王墓鞭尸三百,報了血海深仇。
伍子胥是春秋后期吳國大臣,名員,字子胥,原來是楚國人。
你看它,西子湖畔,武穆志未死,你看它,姑蘇城頭,子胥恨難平,休道是,國之干城,到頭來,一縷英魂秋風冷,江海掩悲聲……
現在聽到王丕顯說起張子胥,想著是法顏大師引薦之人,必定還有些本事,加上確實沒人愿意出人,就同意了。
伍子胥方走不遠,心下驚顫,感覺不對,連忙跑了回來,但見流水潺潺,只有岸邊那女子的一雙鞋襪,冷冷清清地擺在那兒,無言地訴說著剛才發生的一切。
公元前483年,夫差派伍子胥出使吳國,太宰喜乘機進饞,說伍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
從伍子胥刺殺吳王、秦將白起大挫趙軍,到孫策取盧江、司馬懿騙曹爽,調虎離山計在歷史戰役中屢建奇功,沒想到千年后的今天這招依舊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