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張的讀音 姜張的意思
姜張 姜張為南宋詞人姜夔和張炎的并稱。張炎論詞,推崇姜夔,兩人作詞都垣瑹雛鳱詞風相近,后人因并稱"姜張"。為清代浙西詞派所宗。姜夔(jiāng kuí 1154—1208),字堯章,別號白石道人,與姜石帚并非一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縣)人。南宋詞人。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祖籍鳳翔成紀(今甘肅天水),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貴族后裔(循王張俊六世孫),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詞人,父張樞,精音律,與周密為結社詞友。
- 姜
- 張
“姜張”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iāng zhāng]
- 漢字注音:
- ㄐㄧㄤ ㄓㄤ
- 簡繁字形:
- 姜張
- 是否常用:
- 否
“姜張”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南宋詞人姜夔和張炎的并稱。張炎論詞,推崇姜夔,兩人作詞都垣瑹雛鳱詞風相近,后人因并稱"姜張"。為清代浙西詞派所宗。
網絡解釋
姜張
姜張為南宋詞人姜夔和張炎的并稱。張炎論詞,推崇姜夔,兩人作詞都垣瑹雛鳱詞風相近,后人因并稱"姜張"。為清代浙西詞派所宗。姜夔(jiāng kuí 1154—1208),字堯章,別號白石道人,與姜石帚并非一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縣)人。南宋詞人。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祖籍鳳翔成紀(今甘肅天水),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貴族后裔(循王張俊六世孫),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詞人,父張樞,精音律,與周密為結社詞友。
“姜張”的單字解釋
【姜】:1.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披針形,花冠黃綠色,通常不開花。根狀莖黃褐色,有辣味,是常用的調味品,也可入藥。2.這種植物的根狀莖。3.姓。
【張】:1.使合攏的東西分開或使緊縮的東西放開:張嘴。張翅膀兒。張弓射箭。一張一弛。2.陳設;鋪排:張燈結彩。大張筵席。3.擴大;夸張:虛張聲勢。4.看;望:東張西望。5.商店開業:新張。開張。6.a)用于紙、皮子等:一張紙。兩張畫。十張皮子。三張鐵板。b)用于床、桌子等:一張床。四張桌子。七張犁。c)用于嘴、臉:兩張嘴。一張臉。d)用于弓:一張弓。7.二十八宿之一。8.姓。
“姜張”的相關詞語
* 姜張的讀音是:jiāng zhāng,姜張的意思:姜張 姜張為南宋詞人姜夔和張炎的并稱。張炎論詞,推崇姜夔,兩人作詞都垣瑹雛鳱詞風相近,后人因并稱"姜張"。為清代浙西詞派所宗。姜夔(jiāng kuí 1154—1208),字堯章,別號白石道人,與姜石帚并非一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縣)人。南宋詞人。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祖籍鳳翔成紀(今甘肅天水),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貴族后裔(循王張俊六世孫),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詞人,父張樞,精音律,與周密為結社詞友。
基本解釋
1.南宋詞人姜夔和張炎的并稱。張炎論詞,推崇姜夔,兩人作詞都垣瑹雛鳱詞風相近,后人因并稱"姜張"。為清代浙西詞派所宗。姜張
姜張為南宋詞人姜夔和張炎的并稱。張炎論詞,推崇姜夔,兩人作詞都垣瑹雛鳱詞風相近,后人因并稱"姜張"。為清代浙西詞派所宗。姜夔(jiāng kuí 1154—1208),字堯章,別號白石道人,與姜石帚并非一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縣)人。南宋詞人。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祖籍鳳翔成紀(今甘肅天水),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貴族后裔(循王張俊六世孫),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詞人,父張樞,精音律,與周密為結社詞友。【姜】:1.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披針形,花冠黃綠色,通常不開花。根狀莖黃褐色,有辣味,是常用的調味品,也可入藥。2.這種植物的根狀莖。3.姓。
【張】:1.使合攏的東西分開或使緊縮的東西放開:張嘴。張翅膀兒。張弓射箭。一張一弛。2.陳設;鋪排:張燈結彩。大張筵席。3.擴大;夸張:虛張聲勢。4.看;望:東張西望。5.商店開業:新張。開張。6.a)用于紙、皮子等:一張紙。兩張畫。十張皮子。三張鐵板。b)用于床、桌子等:一張床。四張桌子。七張犁。c)用于嘴、臉:兩張嘴。一張臉。d)用于弓:一張弓。7.二十八宿之一。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