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御的讀音 奉御的意思
奉御 奉召進見。2.官名。隋大業三年(607)設殿內省(唐名殿中省),下轄尚食等六局,每局置奉御二人,分掌各種進奉之事,以直長為副職。大業三年以前,六局分隸門下省、太仆寺。官名各異尚食、尚藥為典御,尚衣為御府監,尚舍為殿中局監,尚乘、尚輦為太仆寺驊騮署令、丞。大業改制,均改為奉御。唐、宋沿置。元惟禮部侍儀司下有左右侍儀奉御,供替機構主官稱提點、大使、副使。明內官諸監有奉御,但位于令、丞之下,地位遠較隋、唐為低。 3.官名。元禮部侍儀司掌朝會、即位、冊后、建儲、奉上尊號及外國使者朝覲之禮,屬官有左、右侍儀奉御。至元六年(1269),始置起居注、左右補闕,掌記錄朝廷政事,十五年,改升給事中兼修起居注,左、右補闕改為左、右侍儀奉儀兼修起居注。
- 奉
- 御
“奉御”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fèng yù]
- 漢字注音:
- ㄈㄥˋ ㄩ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奉御”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奉召進見。 2.官名。隋殿內省設尚食﹑尚藥﹑尚衣﹑尚舍﹑尚乘﹑尚輦等六局﹐每局各置奉御二人總領之。見《隋書.百官志下》。因奉御掌天子供奉﹐故元明戲曲中亦用以指宦官。
網絡解釋
奉御
奉召進見。2.官名。隋大業三年(607)設殿內省(唐名殿中省),下轄尚食等六局,每局置奉御二人,分掌各種進奉之事,以直長為副職。大業三年以前,六局分隸門下省、太仆寺。官名各異尚食、尚藥為典御,尚衣為御府監,尚舍為殿中局監,尚乘、尚輦為太仆寺驊騮署令、丞。大業改制,均改為奉御。唐、宋沿置。元惟禮部侍儀司下有左右侍儀奉御,供替機構主官稱提點、大使、副使。明內官諸監有奉御,但位于令、丞之下,地位遠較隋、唐為低。
3.官名。元禮部侍儀司掌朝會、即位、冊后、建儲、奉上尊號及外國使者朝覲之禮,屬官有左、右侍儀奉御。至元六年(1269),始置起居注、左右補闕,掌記錄朝廷政事,十五年,改升給事中兼修起居注,左、右補闕改為左、右侍儀奉儀兼修起居注。
“奉御”的單字解釋
【奉】:1.給;獻給(多指對上級或長輩):奉獻。奉上新書一冊。2.接受(多指上級或長輩的):奉旨。奉上級命令。3.尊重:崇奉。奉為圭臬。4.信仰:信奉。素奉佛教。5.侍候:奉養。侍奉。6.敬辭,用于自己的舉動涉及對方時:奉托。奉陪。奉勸。奉告。7.姓。
【御】:1.駕馭車馬;趕車:御者。2.封建社會指上級對下級的管理或支配:御下。御眾。3.封建社會指與皇帝有關的:御賜。御前。告御狀。4.抵擋:防御。御寒。御敵。
“奉御”的相關詞語
* 奉御的讀音是:fèng yù,奉御的意思:奉御 奉召進見。2.官名。隋大業三年(607)設殿內省(唐名殿中省),下轄尚食等六局,每局置奉御二人,分掌各種進奉之事,以直長為副職。大業三年以前,六局分隸門下省、太仆寺。官名各異尚食、尚藥為典御,尚衣為御府監,尚舍為殿中局監,尚乘、尚輦為太仆寺驊騮署令、丞。大業改制,均改為奉御。唐、宋沿置。元惟禮部侍儀司下有左右侍儀奉御,供替機構主官稱提點、大使、副使。明內官諸監有奉御,但位于令、丞之下,地位遠較隋、唐為低。 3.官名。元禮部侍儀司掌朝會、即位、冊后、建儲、奉上尊號及外國使者朝覲之禮,屬官有左、右侍儀奉御。至元六年(1269),始置起居注、左右補闕,掌記錄朝廷政事,十五年,改升給事中兼修起居注,左、右補闕改為左、右侍儀奉儀兼修起居注。
基本解釋
1.奉召進見。 2.官名。隋殿內省設尚食﹑尚藥﹑尚衣﹑尚舍﹑尚乘﹑尚輦等六局﹐每局各置奉御二人總領之。見《隋書.百官志下》。因奉御掌天子供奉﹐故元明戲曲中亦用以指宦官。奉御
奉召進見。2.官名。隋大業三年(607)設殿內省(唐名殿中省),下轄尚食等六局,每局置奉御二人,分掌各種進奉之事,以直長為副職。大業三年以前,六局分隸門下省、太仆寺。官名各異尚食、尚藥為典御,尚衣為御府監,尚舍為殿中局監,尚乘、尚輦為太仆寺驊騮署令、丞。大業改制,均改為奉御。唐、宋沿置。元惟禮部侍儀司下有左右侍儀奉御,供替機構主官稱提點、大使、副使。明內官諸監有奉御,但位于令、丞之下,地位遠較隋、唐為低。3.官名。元禮部侍儀司掌朝會、即位、冊后、建儲、奉上尊號及外國使者朝覲之禮,屬官有左、右侍儀奉御。至元六年(1269),始置起居注、左右補闕,掌記錄朝廷政事,十五年,改升給事中兼修起居注,左、右補闕改為左、右侍儀奉儀兼修起居注。
【奉】:1.給;獻給(多指對上級或長輩):奉獻。奉上新書一冊。2.接受(多指上級或長輩的):奉旨。奉上級命令。3.尊重:崇奉。奉為圭臬。4.信仰:信奉。素奉佛教。5.侍候:奉養。侍奉。6.敬辭,用于自己的舉動涉及對方時:奉托。奉陪。奉勸。奉告。7.姓。
【御】:1.駕馭車馬;趕車:御者。2.封建社會指上級對下級的管理或支配:御下。御眾。3.封建社會指與皇帝有關的:御賜。御前。告御狀。4.抵擋:防御。御寒。御敵。